成都理工大學學子“三下鄉”:訪竹編傳承人,探非遺傳承道

時間:2023-07-26 20:13:33瀏覽次數:1127

道明竹編——溢滿竹香的藝術,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含:日用,裝飾,建築,文創,公共藝術,工藝品等。楊隆梅,崇州市道明鎮竹編技藝第三代傳承人,2021年入選四川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新生代傳承人楊隆梅用小竹子“編”出非遺大世界,“編”出勤勞以致富,“編”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傳承正當時,非遺風華茂。2023年7月24日上午,成都理工大學“星火螢然,滄海拾遺”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拜訪瞭道明竹編非遺傳承楊隆梅,下午參觀瞭其工作室,並與工作室成員進行瞭交流訪談。

在拜訪的一開始,團隊負責人任夢潔便首先訪問瞭工作室的成員——鄭老師。鄭老師給團隊負責人任夢潔系統的介紹瞭竹編技藝的精細流程——伐竹、刮青、破竹、制篾、刮平、分層、曬竹、劃絲、起底、編織。鄭老師也是從小就有學習竹編編織,隻不過以前編織的是較粗略的竹藝品,近兩年來到工作室才開始瞭精細竹藝品的編織。鄭老師自述到:竹編是一門非常需要耐心與細心的手藝,要做好其實並不容易,在編織過程中如果一步錯就可能導致步步錯,已耗時一個月半個月的竹藝品就毀掉。

(圖為工作室竹編展品,通訊員王羽昊供圖)

在采訪中,鄭老師還向團隊負責人任夢潔講述瞭楊隆梅老師的相關事跡。楊隆梅老師本有一個“空乘夢”,曾經也是叛逆的想要逃離竹編。但天有不測風雲,楊老師傢的竹編工廠被一把大火燒毀,作為竹藝世傢的女兒,她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瞭放棄自己的理想,回傢重振道明竹編。如今,楊老師不僅開辦瞭工作室,還創辦瞭合作社、工廠;工廠工人已有30餘人,合作社社員也已達300餘人,為當地的老人、不便離鄉的婦女等提供瞭一個居傢就業、靈活就業的渠道。給道明鎮帶來瞭許多就業崗位,解決瞭當地居民收入無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帶動瞭道明鎮經濟發展。

(圖為采訪工作室成員鄭老師,通訊員王羽昊供圖)

采訪結束後,團隊負責人任夢潔詢問是否可以體驗一下簡單的竹藝品的編織,鄭老師非常熱情爽快的答應瞭下來,並且拿出材料手把手的進行胸針編織的教學。在體驗過程中,鄭老師向團隊成員講述到竹藝品所用的原材料是一種叫慈竹的竹子,這種竹子竹節長,韌性好,便於手工編織。還說到,胸針算是相對簡單的一種,像竹編熊貓,一個小熊貓就要編織半個月,大熊貓則要編織長達一個月。在很大程度上鍛煉瞭竹藝人的耐心,提高瞭心態平穩度。

(圖為老師教團隊成員范清凌編織胸針,通訊員王羽昊供圖)

結束體驗後,楊隆梅老師又為一群小朋友上瞭一堂竹編體驗課。楊老師首先給小朋友們介紹瞭竹編歷史和竹編文化,然後教瞭小朋友們一些簡單的竹藝品編織。課堂上,小朋友們都非常積極活躍,不斷的動手、提問,展現瞭對於竹編的濃厚興趣!

(圖為小朋友在體驗竹編,通訊員王羽昊供圖)

在采訪、參觀、體驗結束以後,團隊負責人任夢潔與楊隆梅老師進行瞭合影。楊隆梅老師表示:“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關註到道明竹編,使竹編越來越‘年輕化’受到更多的關註。‘世界是我們的,更是你們的’,要弘揚非遺文化,青年人責任在肩,義不容辭。願中華文化,燦爛悠長!”

(圖為團隊隊長任夢潔與楊隆梅女士的合影,通訊員王羽昊供圖)

正是團隊負責人任夢潔及其隊員不忘初心,兩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根據非遺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通過對實地調研結果的深入分析、基於當地實際調查數據的規劃創新,提升瞭竹編竹藝村的銷售,增加瞭竹編竹藝村的就業崗位,使當地經濟實現穩步增長。對此,當地政府對任夢潔其團隊進行瞭表彰。(任夢潔,范清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