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學錨定歷史與未來的坐標

時間:2023-08-11 12:58:25瀏覽次數:1762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對那段崢嶸歲月,文學史留下瞭怎樣的記錄?你是否好奇作傢如何在戰場創作?由中國作傢協會主辦、中國現代文學館承辦的“坐標——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革命文物特展”為我們提供瞭回望歷史的機會,展覽以作傢的獨特視角和真實經歷向觀眾重現那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特展還原歷史記憶

參觀過程中,令人感觸最深的是,魏巍、巴金、陸柱國、林杉、黃谷柳、李蕤、舒群……一位位作傢前赴後繼奔赴抗美援朝戰爭前線,他們用日記、小說、劇作、照片呈現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真實軍旅生活和中朝人民之間的真摯情感。

展覽現場,《誰是最可愛的人》手稿引人關註。作傢魏巍從朝鮮戰場歸來後創作的這篇報告文學,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後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細心的觀眾會發現,手稿首段的一句話經過兩次修改,從最初的“但我首先想告訴你們的”到終稿的“但我最急於想告訴你們的”,修改過程充分展現瞭魏巍向祖國人民講述志願軍無畏精神和高尚品格的迫切心情。

巴金的《赴朝日記》手稿寫在極小的日記本上,隻有巴掌大。中國現代文學館展覽部副主任王雪介紹,這是為瞭能將本子放入衣兜,便於在戰地隨時隨地記錄。《赴朝日記》手稿記錄瞭這樣一件小事:一位朝鮮老太太用木盤裝瞭9個桃子送給巴金和戰士們吃,他們連連謝絕,老太太誠懇地用朝鮮語說,“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是一傢”。時隔多年,看著巴金在日記中手寫的朝鮮文,今天的參觀者依然能從中感受到溫暖。

此外,展覽還展出瞭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抗日軍政大學》《在棗園過年》三部著作的手稿、巴金《團圓》手稿復制件、陸柱國長篇小說《上甘嶺》油印修改稿、林杉等人的《上甘嶺》電影劇本以及黃谷柳兩次赴朝拍攝的朝鮮戰地寫真等233件文物,分5個單元展陳。

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說:“展覽定名為‘坐標’,必然要從精神層面為我們指引前行的方向。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不僅要講好英雄故事,更要展現英雄是怎樣被書寫、被記憶的。”

此次特展還設有多個互動環節,包括《誰是最可愛的人》立體活動書頁、《英雄兒女》大幅翻頁連環畫等,增強觀眾觀展趣味性。現場還復原瞭巴金故居二樓書房,真實呈現瞭巴金創作《團圓》時的場景,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

活化利用館藏資源

辦展覽,是中國現代文學館活化利用館藏文物的主要途徑。該館常務副館長王軍介紹,“坐標——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革命文物特展”的一大特殊之處就在於,展出的絕大部分資料都是作傢深入一線寫作和拍攝的。“作傢上前線,留下瞭大量珍貴資料,如日記、筆記、訪談、照片等,定格下他們獨特的觀察視角。”

此次展出的革命文物隻是中國現代文學館近90萬件館藏文物中的冰山一角。76.35萬件圖書報刊、3.57萬件手稿、4.78萬件書信……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料和文學檔案在這裡永久留存,離不開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建者、工作者的努力和作傢及其傢屬們的無私奉獻。

“唐弢文庫”是中國現代文學館的重要館藏。1992年,著名作傢、魯迅研究專傢唐弢去世,時任中國現代文學館名譽館長的巴金給唐弢夫人沈絜雲寫瞭一封信,信裡說:中國現代文學館要是有瞭唐弢先生的藏書,就有瞭現代文學一半重要的書籍。這句話打動瞭沈絜雲,她於2000年將唐弢所藏4萬餘冊珍貴書刊悉數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其中就包括魯迅生前親自編選的《凱綏·柯勒惠支版畫選集》,該書國內僅存10本。

中國現代文學館還藏有茅盾長篇小說《子夜》手稿、沈從文隨筆《跑龍套》手稿、老舍長篇小說《四世同堂》手稿、羅廣斌和楊益言的長篇小說《紅巖》手稿、曲波長篇小說《林海雪原》殘餘手稿等眾多珍貴藏品。中國現代文學館還於今年收藏瞭臺灣作傢陳映真、綠蒂、張曉風、上官鼎的手稿、藏書、筆記等資料。

中國現代文學館的紙質資料儲存條件優越,但工作人員們並不滿足於讓這些寶貝待在恒溫恒濕的庫房。“捐贈者給我們這麼多自己的手稿、書信藏品,並非隻是想把它們搬進庫房,而是希望能借助中國現代文學館這個平臺,最大程度發揮其宣傳、教育、研究、開發價值。”

今年以來,中國現代文學館通過開發文創產品、開設黨建與學校第二課堂,致力於讓館藏文物走出庫房,真正“活起來”。同時,進一步發揮館藏研究力量,通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文物文獻研究》等刊物發表和普及學術研究成果,吸引研學團體、文學愛好者關註文獻手稿領域。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