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古老商都輝煌盛景

時間:2023-08-15 10:33:01瀏覽次數:1143

在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東大街商都遺址考古公園內,有一座展示鄭州商代都城歷史文化的考古遺址類專題博物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自2022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後,參觀人次已超過40萬。基本陳列“巍巍亳都王都典范——鄭州商代都城文明展”今年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館內展出青銅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000餘件,並結合沙盤模型、場景復原、藝術作品、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向世人揭開這座距今3600餘年古都的神秘面紗,再現商代亳都的輝煌盛景。

展廳裡呈現的商代築城場景。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供圖

巍巍亳都古今同地

步入序廳,巨幅環形浮雕墻氣勢磅礴,中間有一柄鏤空的洛陽鏟。仰望穹頂,可見一圈圈金色年輪。

“洛陽鏟表示鄭州商代都城是一座由考古發現的千年王都。穹頂的年輪造型寓意鄭州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地面投影與年輪頂飾上下呼應,象征著從古至今城址從未遷移。”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副院長馬玉鵬介紹,20世紀50年代,鄭州二裡崗一帶發現商代遺存,經考古發掘和研究,專傢推斷鄭州商代城址為早商的亳都。1961年,國務院將鄭州商代遺址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鄭州商都國傢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放。

站在浮雕墻前,馬玉鵬講解瞭浮雕表現的先商和商代故事:“玄鳥生商”,簡狄吞食玄鳥之卵後生下契,契長大後,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商地,成為商人的始祖;“商湯立國”,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湯建立瞭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國傢——商,定都於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鄭州;“王亥服牛”講的是商高祖王亥通過馴服牛拉車,將食物、服飾、用具等進行交換,開創瞭物資交換的先河,後人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人稱為商人。

展廳裡陳列的陶器等文物。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走進復原展廳,一個400平方米的大型實景沙盤映入眼簾。它以鄭州商城平面圖為基礎,結合遺跡分佈圖、地形圖,展示鄭州商都的整體城市佈局和功能分區,應用投影、視頻等方式,給人身臨其境的沉浸式觀展體驗。

“鄭州商代都城面積25平方公裡,采用‘內城外郭’的佈局,奠定瞭後世中國古代都城的基本規制。”馬玉鵬說。

主題展廳第二單元復原展示瞭一段古城垣剖面。馬玉鵬介紹:“這段城墻位於鄭州商代都城內城垣南面,它的剖面清晰體現瞭鄭州商城的歷史。最中間的夯土層是商代城墻,上面是戰國、宋、元、明、清等不同時期留下的修築痕跡。商代內城垣周長約7公裡,目前在地面上的還有3公裡,見證瞭鄭州商城3600年來城址未變。”

“這是從商城遺址提取的夯土塊,可以看到土塊上佈滿圓形圜底夯窩。根據其大小、形狀、密集程度推斷,這是用成捆的圓形木棍夯築留下的痕跡。”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講解員龐曉菲介紹,城垣采用分段分層的夯築工藝——版築法。築墻時四周用木板相夾,板外以木柱支撐,用繩繞過木柱將木板縛緊,然後在木板之間鋪一層黃土,夯打壓實。如此重復,直至壘築到預定高度之後再拆去木板木柱,一堵墻就築成瞭。

“城墻斷面的線條是每層夯土的分界線,據測量,每層夯土厚8—10厘米。由於夯層薄、夯窩密,鄭州商城內城垣才能一直保存下來。”馬玉鵬說。

商代原始瓷尊。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供圖

大邑文脈生生不息

主題展廳第三單元通過場景復原等手段,展示城墻結構、城市水利工程、宮殿區、手工業區、祭祀區的佈局形態。第四單元陳列著種類豐富的文物,帶觀眾領略大邑商都的城市生活。

“鄭州商代都城是當時最大、最繁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內人口雲集,除瞭商王室和貴族,還居住著眾多中小貴族、平民、手工業者等。”龐曉菲說。

鄭州商都高等級貴族墓中出土的青銅器制作精巧,造型規整,彰顯著貴族的身份地位。陶質炊器、食器、酒器等,讓人感受到城市平民生活的煙火氣息。

“這件原始瓷尊在當時屬於奢侈品,隻有貴族才能使用。”龐曉菲介紹,它用瓷土燒成,胎質堅硬致密,表面施釉。器型樸實,敞口、折肩,肩腹飾有排列整齊、密集的斜行小方格紋。與後世的瓷器相比,這件瓷尊顯得原始、粗糙,但它已具備瓷器的基本特征,它的燒制溫度達到1200攝氏度,遠高於陶器的燒制溫度。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