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講述“何以中國”

時間:2023-08-24 11:23:59瀏覽次數:1019

圖為今年7月首組發行的國傢寶藏(文明曙光)金銀紀念幣。分別為:背面主體圖案為玉龍的15克金幣(上排左),背面主體圖案為玉鉞的3克金幣(上排右),背面主體圖案為陶鷹鼎、白陶鬶、蟠龍盤的3枚15克銀幣(下排從左至右)。

圖為獲得2023年世界硬幣大獎“最佳銀幣”的2021吉祥文化(寸草春暉)60克銀幣。

圖為2002年發行的四川三星堆1/2盎司金幣,背面主體圖案為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縱目面具。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國寶不語,一眼千年。

在中華民族綿延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無數珍貴文物。它們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價值,記錄著重要的歷史信息,是名副其實的“國傢寶藏”。

為瞭多方位展示國寶及其背後所蘊含的中華文明風采,以貨幣為載體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以文物為題材,發行國傢寶藏(文明曙光)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15克金幣(面額200元、最大發行量5000枚)、3克金幣(面額50元、最大發行量1萬枚)各1枚,15克銀幣(面額5元、最大發行量2萬枚)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5件文物昭示文明曙光

作為首組發行的國傢寶藏系列金銀幣項目,“文明曙光”有著獨特的意義和價值。中國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瞭該項目文物選取思路——突出中華文明農為本、玉為尊、龍圖騰的文化傳統,闡發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既重實用又講藝術、既守傳統又求創新的社會風貌,共同講述中華文明起源故事,展現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揭示中華文明賡續傳承的基因密碼。

以兩枚金幣為例。15克金幣背面圖案為玉龍造型,襯以紅山文化彩陶紋飾。紅山文化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遺址以西遼河流域為中心,距今約6000至5000年。紅山先民崇龍尚玉,以玉龍溝通天地。金幣背面呈現的紅山C形玉龍,現藏於中國國傢博物館,是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3克金幣背面圖案為玉鉞造型,襯以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飾。良渚文化因最初發現於浙江省餘杭縣良渚鎮而得名,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金幣畫面上的玉鉞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其表面琢刻神人獸面紋,還采用瞭浮雕、陰刻等多種技法,體現瞭良渚文化微雕技藝水平之精湛。

3枚銀幣背面圖案分別為:陶鷹鼎,襯以仰韶文化人面魚紋和重瓣花朵紋等紋飾;白陶鬶,襯以大汶口文化渦紋、八角星紋和日月山紋等紋飾;蟠龍盤,出土於陶寺遺址,其內壁所繪蟠龍圖案身體飽滿而外張,口中銜著一支茁壯的禾穗,是遠古時一種瑞兆的標志。

5枚紀念幣所選5件文物均出自中國“滿天星鬥”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它們共同匯聚成中華文明的曙光。

據瞭解,國傢寶藏系列金銀幣項目由中國人民銀行與國傢文物局共同策劃推出,這也是雙方的首次深入合作。

“為瞭‘讓文物活起來’,中國人民銀行立足央行履職,以貨幣為載體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於2022年初將中國博物館館藏精品項目納入題材庫並研究發行可行性。”中國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提高紀念幣發行項目的科學性、專業性,從2022年下半年起,中國人民銀行積極聯系國傢文物局,就發行文物題材項目開展合作。

在國傢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專業指導下,經相關專傢共同論證,最終確定“國傢寶藏”為該系列項目名稱,按照歷史時代順序分若幹組發行,選取能反映歷史進程、體現時代文明特征、代表生產力水平、反映中華文明成就的文物展現在貴金屬紀念幣上。

幣面設計展現文物之美

今年2月16日至3月8日,國傢寶藏(文明曙光)項目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設計圖稿,共收到設計圖稿363幅。經貴金屬紀念幣評審委員會評審,優中選優,選出中標設計圖稿。

“由於該項目學術性強、設計元素涵蓋面廣,為高效地完成設計工作,我們特地組織中標圖稿設計師來到北京,共同進行圖稿集中修改工作,查閱文獻資料、實地觀摩文物,同時組建專傢指導小組對設計圖稿定向指導,從學術、平面設計、浮雕工藝3方面進行調整優化。”負責設計、生產的中國金幣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赴國傢博物館實地觀摩玉龍、陶鷹鼎、白陶鬶等文物後,設計師們很受啟發,也找到瞭更多兼具文化屬性和藝術表現力的設計元素,為圖稿修改積累瞭靈感。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