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時代審美解碼“中國式浪漫”

時間:2023-08-25 13:56:34瀏覽次數:1060

總臺七夕特別節目展現的“中國式浪漫”不隻傳遞愛人之間的濃情蜜意、繾綣情深,更抒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的審美表達與精神氣質。制圖:李潔

從蘇軾詩雲“年來轉覺此生浮,又作三吳浪漫遊”,到今天“中國式浪漫”風行全網,我們說起浪漫,傳遞或抒發的究竟是什麼?

七夕夜,在這個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如七而遇漫歌今夕——2023七夕特別節目》上演。通過“國潮音樂節”結合蹲點式紀實采訪的形式,特別節目以時代精神、時代審美來對接傳統。守正創新的表達,自七夕文化內涵的變遷與重構中,進一步激活我們浪漫基因所蘊藏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如此解碼的“中國式浪漫”不隻傳遞愛人之間的濃情蜜意、繾綣情深,更抒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的審美表達與精神氣質。

播出24小時內,節目在全網熱傳,相關視頻播放量破3億,微博平臺話題總閱讀量破17億,霸屏多平臺熱搜榜榜首。在微博、抖音、B站,網友紛紛留言,“央視這把氛圍感拿捏瞭”“DNA裡的同頻與自豪被喚醒瞭”。同時,特別節目還經由不同語種向海外傳播,將“中國式浪漫”這一中國人的當代熱詞所包含的綠水青山、人間煙火、星河璀璨,說與世界聽。

“國潮音樂節”刷新傳承姿態,釋放古老節俗的時尚風采

特別節目的兩位總導演顧志剛、楊覲夢說,總臺七夕特別節目自七年前從央視演播大廳走向祖國的大好河山,每一年,助力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都是創作的母題。在他們看來,“中國式浪漫”能貫通古今、勾連中國人發自內心的情感和記憶,因其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因其中蘊含著隨時代而興、隨時代而變的青春姿態。

今年總臺七夕特別節目的主會場設在江西新餘仙女湖畔,部分節目在湖北鄖西錄制完成。在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節目一改傳統晚會串聯形式,取而代之青春態的“國潮音樂節”。這一創意靈感借鑒自如今廣受Z世代歡迎的潮流視聽活動。特別節目中的“國潮”著重於內容上的傳統煥新:以浪漫之名,傳統戲曲、民族音樂、非遺技藝等傳統文化元素與流行音樂美妙聯姻,既應景又獨具新意;節目的“音樂節”形式則營造出零距離的真實、熱烈:伴隨大眾喜聞樂見的表演者在人群中登場,大屏小屏前的受眾不再是“被動觀看”,而是從強互動的表演中隨時“參與我想聽的,進入我想進入的情緒”。

傳統之美從形式到內容都被註入青春語態,人們能在《戲韻情長》裡領略流行樂聯結起的京劇、昆曲、越劇、黃梅戲的經典風采;在評彈為媒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花好月圓》中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盤”融入流行歌的別樣情致;在《路過人間》《想把我唱給你聽》等膾炙人口的歌曲裡共訴愛的情意。

“國潮音樂節”的場域不僅在於用潮流方式打開傳統音樂,還在於讓傳統鏈接生活、營造出沉浸式文化氛圍。在主會場,原創情景歌曲《巧食記》引領人們走進國風市集長街,或從特色美食、非遺互動裡探尋乞巧民俗的意趣,或攜手原創IP形象“小七”“小夕”一起穿梭古今、遊歷天地。而在湖北鄖西的分會場,節目組因地制宜,《誓》創造性地以當地特色曲藝三弦演奏為敘述形式,搭配影視化拍攝,講述瞭當地流傳甚廣的“紅軍傳單”故事;《相見歡》則幕天席地、山水為臺,唱響一曲纏綿悱惻的古風情歌。

當網友感慨,“中國式浪漫,能綿延千年而歷久彌新”,何嘗不是道出瞭總臺七夕特別節目能贏得廣泛傳播的密碼:用刷新的“思想+藝術+技術”的傳承姿態,釋放出古老節俗的時尚風采。

“新聞+”打造紀實體驗,讓新時代的幸福觀激蕩廣泛共鳴

從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到春晚舞臺上的舞劇《隻此青綠》,也無論暑期檔《長安三萬裡》激發的“學習式觀影”或是每年《中國詩詞大會》上那一位位平凡生活裡走來的詩詞“王者”,“中國式浪漫”從不曲高和寡,它其實就是我們的煙火日常、我們的傢國共鳴。總臺七夕特別節目想要表達的“浪漫”亦是如此,它真實得觸手可及,比愛情更廣義、能抵達歲月山河。

與舞臺上的縱情歡歌相並行,節目從總臺記者的街采切入,到人群中尋找七夕的時代意義。“七夕是浪漫,是濃烈,是歡悅,是和心念、想念的人在一起,把平時沒有說的話講出來。”“七夕是屬於天下有情人的節日,在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就在我身邊,哪怕相隔萬裡隻要心意在,就會感到浪漫溫暖。”“浪漫是一茶一飯一煙火,一屋一人度一生。”誠如楊覲夢所說:“蹲點式采訪沒有彩排、沒有劇本,完全是紀實,在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文藝節目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將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反饋出來。”街頭的答案多元又一致,映照出當代中國人的幸福觀。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