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健康可持續賦能文化產業|北京網絡文化產業發展大會圓桌對話集錦

時間:2024-04-03 15:33:41瀏覽次數:1135

4月2日,以“新文旅新動能”為主題的第二屆北京網絡文化產業發展大會順利舉辦。其中的圓桌對話環節特別探討瞭“科技如何健康可持續的賦能文化產業”。推動數字化,夯實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根基;催生新業態,實現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第二屆北京網絡文化產業發展大會圓桌對話環節

由北京網絡文化協會副秘書長高文主持的圓桌討論邀請瞭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數字藝術部主任張宜春、新維暢想創始人兼CEO惠鵬宇、生數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唐傢渝、中影年年(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付堃四位嘉賓,一起探討數字化賦能文化藝術的現狀和趨勢。以下為各位圓桌嘉賓發言要點:

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數字藝術部主任張宜春,從三面講述瞭關於“數字技術對文化藝術的發展”的理解。首先,人們的認知形態已經發生瞭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希望以一種“數實融合”的方式來獲取或探索信息,如何綜合應用數字技術把人類感覺綜合在一個空間中呈現文化藝術是非常重要的命題。其次是認知模式的改變。短視頻的興起讓大眾更傾向於接受“短平快”的信息,這就要求文化藝術產業有更強的人機交互能力,能夠不斷為人們提供直觀、新鮮、快捷的信息獲取方式。最後,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核心還在於如何聚合資源,如何做到提質增效,這與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密切相關。

新維暢想創始人兼CEO惠鵬宇重點分享瞭“數字+文物+文化”可以帶來什麼。他認為,數字化除瞭能給人們的認知和體驗帶來全新感受,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更好、更有價值的內容產生,讓人們看到更多文物背後的知識、故事、精彩內涵。而這些文化遺產正是數字時代、AIGC時代進程中的基石性內容。為此,我們首先要把最精彩的、最細微的數據先采集下來,之後再用各式各樣技術手段呈現出來。

生數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唐傢渝重點講述瞭大模型技術對文旅產業的提升和應用案例。首先是大模型技術自動化修復文物,如利用大模型相關技術學習藝術專傢總結的技法,基於AMD服務器實現永樂宮壁畫的自動化修復,以及支持相關文博、美術館的文創設計。其次是科技對效率的提升,如快速生成展覽體驗動線、展覽區域,幫助快速進行前期搭建。此外,大模型技術還提升瞭場景的個性化體驗,如自動化AI導覽員等實時交互體驗。

中影年年總經理付堃主要分享瞭影視、遊戲產業及數字人技術對文旅行業帶來的新影響。一方面,遊戲與文旅的融合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把IP做成遊戲,並且可以通過遊戲實現全方位的聯動,如服飾聯動、道具聯動、場景聯動。另一方面數字人技術更是可以實現24小時的直播,極大地提升瞭文旅行業的傳播效率與效果。

北京網絡文化協會副秘書長高文最後進行總結,為“科技如何健康可持續的賦能文化產業”提供思考。第一、需要文化單位更加開放,為大數據提供更多、更好、更精準的素材。第二、技術一邊迅速發展,但也有很長的路要走,發展過程中要健康可持續地應用到文化層面。第三、科技賦能文化,文化也在反向賦能科技,因為有瞭文化內核科技才真正有瞭載體。所以文化在先,科技助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