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與凡爾賽宮”大展亮相故宮

時間:2024-04-09 10:22:39瀏覽次數:1260

廣東透明琺瑯工藝正是乾隆時期從法國定制琺瑯產品過程中傳入的。法國工匠在制作清宮定制的畫琺瑯器物時,因對樣稿產生誤解而采用瞭浮雕內填透明琺瑯工藝,引起清宮關註,從而開啟瞭廣東透明琺瑯的百年發展史。

受琺瑯彩瓷影響,景德鎮禦窯廠創燒出粉彩瓷,不僅成為清代宮廷代表性瓷器之一,還遠銷海外,備受歐洲人喜愛。

歐洲掀起“中國風”

隨著中法交往的深入,中國資訊不斷傳至歐洲,大量中國工藝品和書籍進入法國宮廷和貴族的收藏視野,引發瞭以凡爾賽宮為中心、波及歐洲的“中國風藝術”創作風潮。法國宮廷保存瞭大量來自中國的物品和法國本土創作的中國風藝術品,成為瞭解這一時期中法關系和藝術交流的重要物證。

景德鎮生產的一套青花加彩描金紋章瓷器,是18世紀30年代末為路易十五定制的餐具,包括瓷壺、瓷盤與瓷罐,上有法國王室紋章。餐具樣式均為歐式,紋章形狀和圖案由法國東印度公司提供給中國工匠。這套餐具是凡爾賽宮廷使用的首套中國產瓷質餐具,也是首套中國產帶法國王室紋章的餐具,可能用於1738年為路易十五佈置的餐廳。

18世紀中葉,法國流行為中國瓷器配上鍍金青銅附件,使之更符合精致的法國品味。青釉香水瓶的瓷質瓶身產自中國,巴黎工匠將其頂部、口沿及底座用洛可可風格的銅鍍金飾件加以裝飾,使其呈噴泉般的形狀。飾件包括貝殼、蘆葦、天鵝、鰲蝦等元素,表達“水”的主題。此香水瓶於1743年被路易十五購入並安放於凡爾賽宮的藏衣室,是現存唯一經鑒定屬於路易十五的中國瓷器。路易十五去世後,此瓶按照慣例授予國王首席侍臣歐蒙公爵。

歐蒙公爵舊藏花園瓷凳亦由中國瓷繡墩改制而成。瓷凳配有古希臘風格的鍍金青銅托座,顯得格外奢華。1782年,路易十六在歐蒙資產變賣會上購入這件瓷凳,存至博物館。

除瞭瓷器,法國人在繪畫、紡織品、漆器、建築、園林等方面也積極借鑒中國文化,中國成為法國藝術傢和知識精英獲取創作靈感的重要源泉。

17世紀的版畫記錄瞭特裡亞農瓷宮的美景。1670年,路易十四為孟德斯潘夫人修建瞭特裡亞農瓷宮。瓷宮位於凡爾賽宮邊緣地帶,外表華麗,通身貼滿藍白相間的陶瓷,高高的屋頂上飾有花瓶、孩童和動物像,令人聯想到中國建築。瓷宮內部裝飾有中國花卉圖案的絲織品。據介紹,這座瓷宮是路易十四受中國“瓷塔”(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的啟發而建。由於瓷宮的建築很脆弱,故在1687年被拆毀,取而代之的是特裡亞農大理石宮。

路易十五的王後瑪麗·萊什琴斯卡十分喜愛中國藝術,在宮廷內外大力推廣中國風,還為在華耶穌會傳教士的活動提供支持。1747年,王後將凡爾賽宮內的私人房間佈置成“中國廳”,後改為“中國人廳”。

展廳裡復原瞭“中國人廳”的場景,室內裝飾著描繪中國人茶葉生產、貿易活動的油畫,還配以中國風的瓷器和漆傢具。《南京的集市》是“中國人廳”裡的一幅油畫,這幅畫模仿瞭荷蘭旅行傢尼霍夫訪華遊記中表現南京的版畫插圖,鐘愛繪畫的王後本人也參與瞭此畫的創作。

裝飾王後臥室墻壁的“北京”彩緞片、彩繪中國風景人物圖的茶具、根據藝術大師弗朗索瓦·佈歇所作中國風情畫設計的“中國題材”掛毯……這些精美的藝術品,生動體現瞭法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中國和法國雖遠隔千山萬水,在歷史上卻進行過持續不斷的理解對方的嘗試和文化交流的實踐,成就瞭一段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交流互鑒的佳話。”郭福祥說。

時至今日,這種交往和交流仍令人回味無窮,並不斷續寫著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