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一:“以藝術的情懷,實現管理的智慧”

時間:2021-12-31 11:18:50瀏覽次數:1687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瞭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的表彰名單。北方昆曲劇院榮獲“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中國戲劇傢協會副主席、北京戲劇傢協會副主席、北方昆曲劇院院長楊鳳一

在北昆榮獲“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這個新的起點,北京劇協以書面訪談的形式訪問瞭北昆院長楊鳳一女士,以下為訪談實錄:

問:作為一個藝術傢和劇院管理者,您認為您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楊鳳一:作為一名文藝院團的管理者,我想“懂藝術”是一個先決條件,因為隻有具備瞭良好的藝術鑒賞力和寬闊的藝術視野,才能切實瞭解時代的需求、行業的現狀,從而在創作的各個環節中把握住方向,挖掘出更深層、更豐厚的藝術文化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打造出“留得下、傳得開”的精品。同時藝術也在反哺著管理,我們都知道藝術是情感與理性的統一,浪漫與現實的結合,而管理恰恰也是難以量化和照搬的東西,正是因為我是從舞臺上一步步成長歷練起來的,所以更能理解身處各個階段的演員,理解他們的訴求、定位甚至願景,把我藝術道路上的心得和感悟應用到劇院管理和人才培養中,因人制宜、量體裁衣,讓每個人在這方天地裡施展開拳腳、發揮出價值,自上而下地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以藝術的情懷,去實現管理的智慧

北昆創排《紅樓夢(上下本)》獲第十屆文華獎“文華大獎”

問:1982年工作分配到北昆至今,40年的從業經歷,包括藝術創作,劇院管理等,您有什麼心得體會、經驗與年輕一代戲曲工作者分享的?

楊鳳一:一直以來,北方昆曲劇院的排練廳裡有八個大字“但問耕耘,莫問收獲”,對我來說,四十年的辛勤耕耘和歲月沉淀,離不開的是心底的熱愛與堅守。這份熱愛源於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對昆曲藝術的敬畏,源於對前輩先賢的感恩和對肩負使命的信仰,正是這份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在大浪淘沙中不忘初心、堅守前行。縱覽古今,戲曲迎來瞭傳承發展的最好時期,年輕一代的戲曲工作者要乘勢而上、抓住機遇、有所作為。更要時刻謹記前輩們的教導“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把崇德尚藝作為畢生的功課,加強內外兼修,追求德藝雙馨。

《紅樓夢》劇照

問:在您的帶領下,北昆藝術生產精品頻出,在傳承以及創新發展昆曲上成效顯著,您認為“傳承”與“創新”這個分寸該如何拿捏?

楊鳳一:戲曲藝術浸潤於數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積淀,承載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精神追求,是東方美學的典范、傳統藝術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藝術表達方式。如今,傳承與創新成為瞭不可回避的時代課題,但傳承不意味著墨守成規,創新也不能是面目全非,傳承是基礎,創新是手段,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才是新時代戲曲藝術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些年,北方昆曲劇院也在不斷的實踐探索,尤其在劇目建設上卓有成效,創作瞭《紅樓夢》《飛奪瀘定橋》《趙氏孤兒》《救風塵》《林徽因》等等一系列優秀劇目,它們中既有全新題材的創作演繹,也有傳統經典的時代解讀,都是在尊重昆曲本體藝術特質和藝術規律的前提下,結合時代需求和當代語境,讓傳統藝術與時代價值實現接軌,是根植傳統的守正創新。

《飛奪瀘定橋》劇照

《林徽因》劇照

問:對一個劇院來說,人才隊伍建設至關重要,北昆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高端人才,請您分享一下北昆人才培養的具體模式。

楊鳳一:傳承發展的核心是人才,人才培養關系著昆曲發展的命脈,我上任院長後,始終把“出人出戲”作為重中之重。從上任之初,我就力排眾議啟用新人,在第一年推出的四部大戲《牡丹亭》《西廂記》《長生殿》《義俠記》中,全部由以邵天帥為代表的,當時25歲左右的青年一代作為主演,結果四部劇目均大獲得成功,贏得滿堂喝采,他們也在舞臺的歷練中得以迅速成長,如今這一批青年演員已經擔負起北昆80%的日常演出任務。同時,也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