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新力量:從生力軍到主力軍

時間:2023-10-11 09:32:28瀏覽次數:1395

《流浪地球2》榮獲“金鹿獎”最佳影片獎、最佳攝影獎兩項大獎;《消失的她》票房突破35億元;《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學爸》等青年導演的長片處女作獲得觀眾認可……近日,中國電影新力量捷報頻傳。這個以70後、80後為主,90後漸次登場的創作群體,經過成長歷練,已從老一輩電影人手中接過電影優良傳統的接力棒,帶著新作品、新模式、新技術,走到中國電影市場的舞臺中央,贏得觀眾贊譽。

新作品帶來新活力

電影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較量。主管部門深諳這個道理,多年來著眼於培養青年導演和電影新人:創立“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研討交流電影創作經驗得失,對新導演、新作品、新現象給予及時的科學總結、美學判斷和學術梳理;舉辦新力量電影推介活動,提升青年導演自信心,擴大影片的影響力;組織實施新力量人才培訓計劃,派導演、編劇等門類的電影新人出國學習交流,吸收先進的創作理念和技術。在這些舉措推動下,中國電影新力量茁壯成長,新人新作不斷湧現,書寫中國電影新時代。

電影新力量的一大突出貢獻是對類型化生產大膽嘗試。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是類型片高速發展的時期。成長於這種文化環境下的電影新力量對類型生產有天然偏好,再加上後天學習借鑒,擅長使用類型元素。《流浪地球》系列跳出中國科幻影視通常采取的軟科幻模式,走出一條屬於中國人的硬科幻之路,在銀幕上呈現出富有重工業質感的戲劇內核。《奇跡·笨小孩》將喜劇類型與傢庭情感元素混搭,為主人公的勵志成長故事增添瞭一抹暖色。《萬裡歸途》《平凡英雄》則在撤僑、救援的宏大主題下雜糅動作片、災難片、公路片等元素,以驚心動魄的故事致敬各條戰線上的“平凡英雄”。對現有類型的大膽創新,以及對多種類型元素的有機融合,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觀影訴求,又對多元文化主題進行有效延展,為電影創作註入生機活力。

新視角譜寫新時代

與第五代、第六代電影人多為科班出身不同,電影新力量從業經歷較為復雜,有的從新聞記者、編劇等職業轉行而來,有的有海外留學、從業經歷。豐富閱歷和年輕心態,使他們視野開闊,能敏銳感知生活變化,從時代發展、人民關切中選取題材,並在其中註入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判斷,使作品更符合青年觀眾的品位。《八角籠中》《熱烈》填補國產電影在格鬥、街舞等體育題材的空白,書寫青春夢想。《愛情神話》《我愛你!》等回應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在柴米油鹽的人間煙火氣中勾勒都市人的真實生活狀態。《孤註一擲》揭秘境外網絡詐騙全產業鏈內幕,貼合時代熱點,普及防詐知識。

電影新力量還勇於打破審美邊界,打造極具特色的美學風格。《新神榜》系列把敦煌飛天、水墨畫等傳統文化元素與飛船、空中快艇等科幻元素融合,賦予神話世界未來感。《獨行月球》《明日戰記》以大開大合的時空想象和放眼宇宙的宏大視野,描繪月球基地、機甲世界等富有東方美學韻味的未來世界。這些嘗試既註重藝術表達,又思考市場走向,既關註現實社會,又開拓想象世界,以豐富的創作視角、獨特的藝術風格,豐富中國電影創作譜系。

新模式激發新能量

建設電影強國,還有賴於完善的電影產業鏈、規整的生產流程以及由此產生的電影作品影響力和電影文化軟實力。在這個思路指導下,電影新力量在電影的生產制作、發行放映等各個流程,嘗試建立工業化的標準模式和流程化的人員分工。《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拍攝計劃精細到每天的進度,劇組萬米攝影棚忙而不亂。《流浪地球2》團隊工作人員多達兩萬餘人,將劇本創作、場景搭建等每個步驟拆解細分,再由專業團隊進行標準化生產。電影新力量在財務的預算、風險、回報,在管理的調度、分配、協調,在工序的投入、產出甚至回收再利用,力爭做到每個部分都有監測預案,構建以創作為龍頭,產業鏈各環節強力支撐的電影產業格局。

新力量強,則電影強。電影新力量在主管部門的扶持引導和業界前輩的“傳幫帶”下成長起來後,反哺電影產業,構建完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等人才培養體系,挖掘兼具創作實力和市場運作能力的電影新人,摸索“新力量導演+資深影人監制”的生產模式。他們不僅為電影新人提供資金支持和項目輔導,還跟蹤後期宣傳、發行,對接平臺,形成一套完整的孵化體系,助力解決電影新人起步難等問題。越來越多有才華、有潛力的創作者嶄露頭角,又投入到助力下一撥新人成長的工作中去,形成一條可持續的電影傳承鏈條,為中國電影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