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非遺融入中國動畫電影創作的意義和方式

時間:2023-08-08 10:28:22瀏覽次數:1501

在人類歷史文明的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出璀璨奪目的中華文化,其中凝聚著人民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智慧結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有的文化瑰寶。近年來,隨著我國動畫電影的快速發展與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動畫電影創作者自覺地將非遺元素融入動畫影片的創作之中,通過動畫電影對非遺生動、直觀的呈現和創新表達,增加瞭動畫電影的文化內涵。

非遺融入中國動畫電影創作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動畫電影的精品佳作不斷湧現,《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等多部影片獲得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充分彰顯出中國動畫電影蓬勃的生命力。在“中國風”動畫電影中,大量非遺元素的融入,不僅為影片加入瞭深厚的文化內核,使影片更具民族特色與文化韻味,而且為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提供瞭全新路徑,有著重要的意義。

彰顯中國動畫電影的文化底蘊。米粒影業首席執行官張青曾表示:“文化底蘊是動畫作品的靈魂,動畫創作隻有尊重和吸收民族獨有的文化精神,才能走出一條堅實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文化底蘊是保持中國動畫電影旺盛生命力的強勁根基。非遺作為我國各民族世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意蘊深厚、形態多樣,承載著各民族獨特的民族記憶和民族精神,為中國動畫電影創作提供瞭深厚的文化土壤。因此,中國動畫電影創作者通過深入挖掘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民間美術等寶貴的文化遺產,將其融入中國動畫電影的角色造型、場景構建、電影主題等方面,創作出極具中國風格的動畫電影,使中國動畫電影在文化內涵和藝術形式的雙重助力下彰顯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助力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中國動畫電影是深受當代大眾青睞的藝術形式,將非遺元素註入中國動畫電影中,能夠為非遺註入時代活力,使非遺“活”起來,實現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一,將非遺元素融入中國動畫電影,可實現對非遺的長久記錄和保存。動畫電影創作者可將平面化、靜態化的非遺轉化為立體化、動態化、開發性的影像語言,並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對非遺進行音像化、視覺化的記錄和保存,從而使非遺的原始形態和藝術特色得以長久延續。其二,將非遺融入中國動畫電影,可實現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動畫電影創作者通過大膽改編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並借助數字新技術對非遺進行創新表達,從而使非遺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被不斷再創造,實現非遺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

非遺融入中國動畫電影創作的方式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沉淀瞭不計其數的民間藝術資源和文化遺產,比如民歌民樂、傳統技藝、民間美術等,這些寶貴的非遺資源能夠為中國動畫電影提供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豐富中國動畫電影的藝術形態。與此同時,數字技術的迭代更新,也為非遺在中國動畫電影中的呈現提供瞭廣闊的空間。基於此,中國動畫電影創作者應積極探索非遺在中國動畫電影創作中的融合方式,實現民族美學和現代藝術的和諧共生。

依托非遺,提煉民族特色符號。非遺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記憶,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以神話故事、民間文學、民俗活動等文化表現形式為載體的非遺,蘊含大量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格的民族符號,承載著各族人民在長期生活、生產實踐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和精神氣質,是中國動畫電影創作的重要素材來源。因此,中國動畫電影創作者應深入非遺之中,提煉各民族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號,並將其融入中國動畫電影的人物塑造、場景構建等方面,實現非遺資源的充分利用。其一,人物角色塑造。人物角色是串聯故事始末、推動情節發展的主體,中國民間故事與神話傳說等非遺中涉及一系列經典人物IP。對此,動畫電影創作者應根植於非遺,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符號,並結合故事背景和劇情需要,對人物性格、人物外貌等進行分解和再塑造,以實現人物形象的嶄新呈現。其二,場景符號。動畫電影的場景設計對於影片氣氛的營造、空間關系的表達至關重要。非遺蘊藏的大量建築文化元素、圖案、花紋等可為中國動畫電影的場景構建提供靈感。對此,動畫電影創作者應結合非遺中的建築風格和特色設計動畫場景,呈現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造型。比如,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創作團隊在影片中完美復刻瞭中國傳統永和橋、濟行橋的橋梁造型,充分展現出獨具特色的中式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