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瓷為媒,中阿文化交融生彩

時間:2023-08-09 10:58:39瀏覽次數:1726

在“埃及人眼中的中國:‘一帶一路’中埃陶瓷文化交融”講座上,景德鎮瓷樂隊演奏瓷樂。

明永樂白釉方流直頸執壺,器形仿自伊斯蘭金屬器。(本文配圖由景德鎮市委宣傳部提供)

景德鎮外銷瓷。

明永樂青花伊斯蘭花紋雙耳扁壺。

文化能夠連接心靈,藝術可以溝通世界。從開辟古代絲綢之路到共建“一帶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相互欣賞,書寫瞭互學互鑒的歷史佳話。去年底,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傢峰會決定全力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中阿關系發展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希望更多阿拉伯藝術傢來華采風,以大美之藝創作更多促進中阿文化交流的藝術作品,分享在中國的經歷和感悟,讓更多阿拉伯朋友感受中國、瞭解中國,同中國人民一道,共同譜寫新時代中阿文明交流互鑒新篇章。

——國傢主席習近平復信參加“藝匯絲路”訪華采風活動的阿拉伯知名藝術傢代表

日前,中國故事之“埃及人眼中的中國:‘一帶一路’中埃陶瓷文化交融”講座在埃及開羅中國文化中心舉行。這是江西省景德鎮市政府代表團赴阿拉伯國傢開展文化經貿交流的一項重要活動。活動不僅包括中外學者的精彩講座,還有景德鎮瓷樂隊帶來的瓷樂演奏。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瓷器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符號,深深地吸引瞭當地觀眾。

“中國瓷樂太神奇瞭”

埃及首都開羅城西,距離吉薩金字塔不遠的金字塔大街邊上,有一條名為伊本·白圖泰的街道。伊本·白圖泰街10號,在一處翠綠掩映中坐落著一棟五層樓建築,環境幽雅,僻靜整潔,那便是開羅中國文化中心所在地。

伊本·白圖泰是阿拉伯歷史上的著名學者、旅行傢。他曾在元代時多次來到中國旅遊,由其口述、經人整理成書的《伊本·白圖泰遊記》中,有大量關於中國的介紹。這本書不僅是阿拉伯的文化經典,也見證瞭中阿文明交往的輝煌歷史。600多年後的今天,在以伊本·白圖泰名字命名的埃及街道上,開羅中國文化中心裡傳來一陣陣悠揚別致的音樂。

身著中國傳統服飾,景德鎮瓷樂隊的姑娘們自信地登上舞臺,用瓷甌、瓷二胡、瓷琵琶、瓷笛,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瓷樂合奏,為當地觀眾獻上一場極具中國傳統意蘊的音畫大賞。

《茉莉花》的音符回響在空中,如清風拂過耳際。緊接著,悠揚的琵琶聲響起,《青花瓷》的旋律似潺潺流水,緩緩地講述著一段古老而深情的故事。曲目《我在景德鎮等你》又像一道溫暖的陽光,以悅耳的瓷笛聲給人帶來希冀。景德鎮瓷樂隊演奏的埃及民歌《尼羅河畔的歌聲》渾厚深沉,更是讓現場觀眾如癡如醉。

演出結束後,臺下掌聲雷動。“太好聽瞭,我是第一次聽用瓷樂演奏的樂曲,真是妙不可言!”在開羅大學二年級學習中文的拉莎告訴記者。精彩紛呈的瓷樂表演,讓現場觀眾感受到瞭景德鎮瓷器“聲如磬”的特點,也領略到陶瓷與音樂交融的魅力。

“瓷器是中阿文化交融的重要見證”

景德鎮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瓷器產地,以瓷器制作工藝和陶瓷文化聞名於世。瓷器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在中外文明交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瓷器是中阿文化交融的重要見證。在阿拉伯語中,中國和瓷器是一個詞語。阿拉伯人在提起中國時,首先映入腦海的物品就是瓷器。”埃及文化發展基金會前主席、陶瓷藝術專傢法塔希說。

自古以來,中國和阿拉伯國傢之間就有著密切的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瓷器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代表,成為這段歷史的具體物證之一。

早在古代,中國瓷器便開始傳入阿拉伯世界。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瓷器逐漸成為重要的貿易品之一。在阿拉伯國傢,中國瓷器以其獨特的工藝和美麗的裝飾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貴族和王室的收藏品。許多阿拉伯國傢的歷史遺址中,都可以找到中國瓷器的身影。法塔希舉例說,在埃及開羅南部的福斯塔特(開羅的早期雛形),就曾發掘出數萬片中國瓷器碎片。這些瓷與碎片,忠實地記錄下中國瓷器外銷及文化交流的歷史。

而中國的瓷器上也留下瞭阿拉伯國傢的印記。比如在一些古代瓷器上,可以看到帶有阿拉伯文的圖案和文字。這些阿拉伯文通常是用彩料繪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