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遠古時期就制鹽瞭!看各色調味品是如何登場的

時間:2023-08-15 10:40:36瀏覽次數:1258

推陳出新走向世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公私合營,國傢撥款或借貸等改造私營醬園,並陸續頒佈規定和法令,對釀造業產品質量和衛生提出嚴格要求。新建國營企業主要有重慶釀造廠、江北“嘉陵”釀造廠、沙坪壩釀造廠、“紅星”釀造廠、南岸釀造廠、北碚釀造廠、潼南釀造廠、銅梁釀造廠、壁山釀造廠等。(萬州、涪陵區缺資料。)

此時,延續時間最長的“老同興”仍是“老大”。它的廠址從興隆街搬遷到黃花園,更名為國營重慶黃花園醬油廠。1958年,工程師程克忠在廠裡建立起重慶第一個醬油化驗室,徹底改變瞭目測檢測醬油的傳統方式,對不合標準的產品,給予返工復制或降級出售。

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慶調味品制造業主要生產醬油、醋、豆瓣、豆腐乳、豆豉、甜面醬等產品,兼營調味鹽、鹽漬菜、幹菜、水生植物、動物幹制品等副食品。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遠銷香港、澳門、日本、東南亞和歐美各地,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江北縣釀造廠生產的靜觀醋,遠銷日本東京、美國紐約以及香港等國傢和地區,受到歡迎。

重慶釀造調味品

改革開放進一步促進瞭生產力,調動瞭國營、私營企業的積極性,出現瞭一批復合型調味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鮮甜型,突出鮮甜味,可兼作調料,直接佐餐或蘸食;另一類為麻辣型,具有麻、辣、鮮、香的復合口味,配料講究,使用方便。復合型調味品主要有川味六菜一湯系列調料、麻辣味調料、酸菜味調料、火鍋底料等。

於是川菜重慶幫菜系如虎添翼,百菜百味,民眾得以大飽口福。

註釋:

①《華陽國志》卷一《巴志》

②《漢書·地理志》

③《輿地廣記·圖經》

④《晉書·地道記》

⑤《華陽國志》卷一《巴志》

⑥《新唐書·食貨志》

⑦《文獻通考》卷十五

⑧《華陽國志》卷一《巴志》

(文/圖楊耀健)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