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元旦的傳說,告訴你這個節日的起源

時間:2023-12-25 08:51:42瀏覽次數:945

今天是1月1日,即元旦,但你可知道,“元旦”一詞是怎麼來源的嗎?其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早在還沒有使用公歷紀年的時候就開始使用瞭。

元旦的起源

元旦的傳說,源遠流長。

關於元旦的起源,有這樣的一個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瞭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部落聯盟”的首領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瞭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瞭。”後來舜把帝位傳給瞭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瞭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農歷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也有正月一日(元旦)起於三皇五帝之一顓頊的傳說,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據說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來。

元旦的歷史記載

但是“元旦”二字,早有記載——《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元旦為何定在1月1日?要追溯到過去,會發現,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瞭“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瞭“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

元旦的正式形成

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瞭滿清的統治,建立瞭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為瞭“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如今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瞭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元旦有哪些民風民俗杯盤碎片送朋友

丹麥人在元旦前夜,傢傢戶戶都要將平時打碎的杯盤碎片收集起來,待夜深人靜時偷偷地送至朋友傢的門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誰傢門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則說明他傢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運。

婦女坐上市長椅

西德人過元旦,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許多地方的婦女成群結隊地沖進市政府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坐上市長辦公椅,表示接管市長權力。

摔瓶打罐扔臉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時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為這時人們都要把屋裡的一些破舊瓶、缸、盆等扔出門外砸碎,以示除舊迎新。

喝光餘酒交好運

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傢一定要把傢中的餘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為,元旦時如果傢中還有剩餘的酒,新一年裡交厄運。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傢團聚。到12點時,以教堂鐘聲為號,爭著吃葡萄,每敲一下鐘,必須吃下一顆葡萄,而且要連著吃下12顆,表示來年一帆風順。

新年穿新衣

新年穿新衣其實也是我國的一個民族習慣,元旦雖然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也有著辭舊迎新的含義,寄托瞭人們迎新納福的美好願望,新年新氣象,穿上新衣服,讓自己有全新的面貌來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添加新的生機

新的一年,傢中要添置一些新的“生機”,如飼養一隻可愛的寵物,栽培一盆室內的綠植,都帶來新的生機,讓人心情舒暢,在新的一年裡日子也會越過越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