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十年:豐富人民精神生活,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時間:2022-12-20 09:27:51瀏覽次數:1460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考古盲盒、文創雪糕、文藝節目“唐宮夜宴”……文化創意項目頻頻出圈,其備受關註的現象背後,既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豐富成果,也反映出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和感召力不斷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迅速,行業佈局日趨完善、規模日趨壯大,顯現出以文化文物單位為龍頭、以區域板塊為格局、以行業集群為紐帶、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競爭力的綜合態勢。“作為正在迅速崛起和蓬勃發展的新興業態,文創不僅滿足瞭我國社會各界文化需要和廣大民眾精神需求,還讓優秀文化資源實現瞭多途徑、多維價值的轉化,更成為瞭新時代突出的人文亮點和重要的經濟支點。”西北師范大學旅遊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孫小榮表示,十年來,中國文創實現瞭跨越式發展。

在穩固發展中構築行業體系

在政策支持下取得卓越成就

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文博機構立足自身文化內涵,以創新為手段,將帶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新研發的文創產品之中。

中國國傢博物館裡,一件鐫刻著“長樂未央”的漢代瓦當,被設計成銀質鍍金的“人氣”紅手繩,一年內售出近兩萬條。甘肅省博物館的文創玩偶“馬踏飛燕”也在近期紅遍網絡,產品在甘肅省博物館的淘寶旗艦店,月銷量超過1.5萬件。南京博物院更是積極探索文創產品開發模式,牽頭組建瞭“江蘇省博物館商店聯盟”,並註冊“博蘇堂”品牌。

為瞭鼓勵文創產品開發與經營,引導文化企業和旅遊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不斷拓展文創行業的發展空間,十年來,國務院相繼出臺《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幹意見》等文件,從多個方面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作出部署。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出臺《關於推進旅遊商品創意提升工作的通知》,與中央宣傳部等八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幹措施》,進一步完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保障措施,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

在政策加持下,各地文創領域有瞭大幅發展,在產品體系、綜合效益、開發能力等方面實現全方位提升。四川省文物局發佈的報告顯示,2021年四川省文創收入突破1億元大關。廣東全省博物館去年開發文創產品2305款,實現文創產品收入3993.39萬元。河南博物院積極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申請商標保護文創品牌,搭建河南博物院文創基地,積極參與數字版權保護的規范制定,推進文創領域數字化發展。

“文化和旅遊部通過一系列鼓勵、扶持政策,讓整個文創行業形成瞭較為完整的結構體系,同時也為優質文創產品的可持續推陳出新營造瞭良好的競爭氛圍,有力滿足瞭市場對優質文創產品的需求,調動瞭全國爭相研發文創產品的積極性和主動創造性。”孫小榮認為。

在跨界融合中促進創新發展

在時代背景下助力鄉村振興

十年來,中國文創積極探索、主動創新,在跨界融合中擁抱新領域,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將文創推向數字新階段,形成“文創+”的新興業態,全面推動文創工作高質量發展。

以文博為例,新興技術提供瞭新的文創手段和思路。2019年,金沙遺址博物館率先與中國移動等機構合作,首次將5G傳輸、4K高清畫面和VR技術相結合,遠程體驗博物館之夜的詩歌與情懷。2022年服貿會上,中國農業博物館發佈“農博文創·藝術品風扇車”,通過數字文創藏品,生動形象地闡述農耕文化的知識,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數字技術讓文物不會褪色,且清晰度大幅提高。數字技術還可以通過視頻,讓文物‘復活’,與當下互動。”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卜希霆認為,科技大大豐富瞭文創的形態,提升瞭用戶體驗。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優勢將更加突顯,虛擬場景也將深度融入現實生活,為文創產品的多元化呈現和體驗帶來更多驚喜。

博物館作為積極探索文創領域的文化單位之一,正在日益融入社會發展,促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19年,全國5535傢博物館共帶動旅遊收入約324億元、對GDP的綜合貢獻為539.46億元,且帶動直接就業崗位約1.5萬個、間接就業崗位近2.7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