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開路” 文物走進生活

時間:2023-06-14 10:32:28瀏覽次數:1317

前不久,山東博物館“海岱日新——山東歷史文化陳列”全新展出,亞醜鉞、銀雀山漢簡等十件“鎮館之寶”全都在列,生動講述瞭三千年齊魯文化史。

亞醜鉞是目前全國出土制作最精美的商代青銅鉞,它通長32.7厘米,刃寬34.5厘米,鉞正反兩面鑄有銘文“亞醜”二字。鉞在發明之初是一種武器或者工具,後來逐漸演變為權力的象征物。亞醜鉞器身作透雕人面紋,圓睜的雙目、齜牙咧嘴的神態傳遞出一種不怒自威的信息,既符合商代青銅器的裝飾風格,又與鉞象征王權的暗示相符。

山東博物館展出的商代青銅器亞醜鉞。新華社發

我們通過賦予其卡通化造型,打造富有文化內涵又不失可愛的IP形象,讓其面目不再“可憎”。在我們博物館推出的“魯博冷知識”短視頻裡,亞醜鉞“張口說話”,讓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更為貼近,也讓晦澀難懂的考古知識更容易被人接受。

針對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我們圍繞亞醜鉞開發瞭多種網紅文創產品,以及書簽、帆佈包、尺子等一系列生活用品,深受觀眾喜愛。我們還創新性地通過手遊,在保留文物基本形象特征的基礎上,為亞醜鉞賦予動態形象,使其以AR的形式出現在遊戲中與玩傢互動,將歷史文化信息拓展到更廣泛的觀眾群體。

另一件“鎮館之寶”銀雀山漢墓簡牘,包括多部古籍及古佚書,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竹簡是十分脆弱的有機質文物,對溫濕度、光照等的要求很高。為瞭更好地保存展出此類展品,近年來,我們搭建瞭數字展覽體系,截至目前,已經正式對外發佈數字展覽20多個。當人們看到這些竹簡,在驚嘆古人智慧的同時,也會生發出對文化傳承發展的思考。這,正是我們工作的價值所在。

項目團隊:

光明日報記者張勝、王勝昔、王雯靜、萬瑪加、宋喜群、王冰雅、高平、王瀟、趙秋麗、馮帆、王斯敏光明日報見習記者李春劍

光明日報通訊員張俊軍、郭曉東、張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