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文旅:身臨其境“觸摸”風景

時間:2023-07-24 11:02:42瀏覽次數:1443

2023陜西“博物館與美好生活”文博之夜活動上,小朋友在參觀體驗沉浸式數字流動博物館。新華社發

大型洞窟式沉浸體驗劇《樂動敦煌》在甘肅敦煌首演。新華社發

福建福州,觀眾在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參觀拍攝傳統漆器工藝品的沉浸式實景展示。新華社發

湖北武漢,第二屆文旅博覽會上,觀眾在世界大河館參觀。這個展區采用光影沉浸式空間,將世界十大名河進行場景化展示。新華社發

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讓觀眾打破與演員的邊界,走進劇中世界;一個古色古香的街區,讓人們“穿越”進入一段歷史歲月……隨著信息技術發展、體驗經濟興起,沉浸式文旅成為關註熱點,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湧現,遊客在身臨其境的新奇體驗中領略文化的魅力。

近日,文旅部發佈20個沉浸式文旅新業態示范案例,從夜遊錦江、大唐不夜城,到《又見平遙》《遇見大庸》《知音號》等經典演出,各種類型的沉浸式項目成為文旅業態創新的標桿。“今年以來,全國文化和旅遊市場加速回暖,沉浸式業態跑出瞭加速度,通過文旅資源、數字技術與空間創意的融合創新,促進瞭當地產業和消費的雙升級。”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說。

沉浸式文旅與傳統旅遊項目相比有哪些特色?沉浸式業態對遊客的吸引力體現在哪?未來沉浸式文旅應該如何創新發展?

沉浸式演藝打破傳統舞臺邊界

長江一艘遊輪上,《知音號》演出正在進行,遊客們穿梭在舞池、酒吧等空間,與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武漢歷史片段相遇,在和演員的互動中走進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劇情。“在這場演出中,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走進瞭劇情之中,從漢口碼頭開始,到登上‘知音號’遊船,我們參與瞭一段跌宕動人的故事。”遊客吳莫在觀演後心生感慨。

今年以來,文旅消費快速增長,演藝市場百花齊放,旅遊演藝也重回大眾視野。數據顯示,今年2至4月,全國旅遊演藝觀演人次比去年同期提升184%,五一期間觀演人數同比增長360%。在多年發展過程中,形式更多樣、場景更豐富的沉浸式演藝頻頻火爆“出圈”。沉浸式演藝打破瞭傳統劇場的觀演關系,或讓觀眾在行進中通過和演員互動與舞臺融為一體,或通過機械裝置、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打造多維視聽體驗,讓觀眾身臨其境。

在重慶磁器口,《重慶1949》劇目是通過技術手段展現敘事場景的典型,也成為很多來重慶的遊客的必選項目。“每分每秒,觀眾眼前的景物都在變化。”重慶一九四九演藝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科向記者介紹演出所運用的高科技機械元素,“三個機械旋轉舞臺,兩個機械旋轉觀眾席,一個固定觀眾席,根據場景變換位置,讓觀眾與表演深度融合。舞臺還通過機械升降威亞、煙囪、牢籠等道具真實還原歷史,結合音效、燈光、投影以及裸眼3D技術,讓觀眾更深刻地感受一段紅色歷史。”

在山西,已演出十年的《又見平遙》仍然是旅遊演藝作品中的經典,觀眾步行穿過迷宮般的多重空間,感受平遙古城故事的悲壯情懷;在貴州,實景演出《天釀》將數字新媒體技術與山水空間融合,演繹茅臺酒文化的歷史變遷……“交互體驗感已成為當前消費者的重要需求,這讓沉浸式演藝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需要不斷創新、拓寬產業鏈,讓觀眾在遊戲互動中走進歷史,感受精神洗禮。”黃科說。

“沉浸式演藝可增強商業聯動,打造多維業態,以商業模式轉變助推產業升級。通過打造文創周邊產品,實現歷史與現代旅遊跨界聯動,是流量變現、擁抱年輕消費者的極佳路徑。”南開大學現代旅遊業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石培華表示,“沉浸式演藝要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形成可循環的沉浸式生態圈,通過遊客的參與與反饋促進演藝作品更新和可持續發展。”

沉浸式場景帶來互動感十足的體驗

“踏入‘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如同走進瞭真實的盛唐長安。‘李白’帶我們逛長安城,介紹各種小吃,工作人員和店傢也都穿著唐制漢服,將氛圍感拉滿。”這幾天,四川遊客李悠在看瞭電影《長安三萬裡》後,對唐代歷史文化產生瞭向往,便約上朋友來到西安。一路上,傳統小吃、文創產品琳瑯滿目,唐樂歌舞演出盡顯唐風古韻,還會偶遇詩人與你推敲詩句,“玄奘”負笈而行詢問西行路向,帶著一張“通關文牒”打卡蓋章,如同夢回唐朝繁華的市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