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愛上玻璃

時間:2023-10-23 13:18:55瀏覽次數:1243

玻璃是一種呈玻璃態的無定形體,熔解的玻璃經過迅速冷卻(過冷)而成形,雖為固態,但各分子因沒有足夠時間形成晶體,仍凍結在液態的分子排佈狀態。玻璃一般而言是透明、脆性、不透氣、並具一定硬度的物料。之所以讓我對玻璃產生極大興趣是源於我去中國的一次經歷。我媽媽是一位藝術工作者,她和她的夥伴們一起去到中國的山東,東方玻璃的發源地—淄博市的一個玻璃工坊,開展她們的玻璃創作,當我看到一個“大火球”在藝術傢的手中變成一件件晶瑩剔透、形態各異的藝術品時我震驚瞭,太奇妙的過程瞭。

我愛上瞭玻璃,不僅僅是因為它無以倫比的美,還有它的不確定性和獨特性,從一個“大火球”的玻璃坯到最終的成品,這期間由於制作手法的不同、燃燒過程中的化學作用和人工著色的變化,每一件玻璃都會有一萬種可能的呈現,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這個過程讓我很興奮。而且通過我初步的瞭解,玻璃它是個可以循環利用的材料,破碎後的玻璃殘渣通過燃燒可以形成新的玻璃坯,不消耗更多的地球資源,同時也不給地球增加負擔,所以我決定在我有限的知識范疇內更深入的去瞭解玻璃,學習它的歷史、知曉它的屬性,參與它的未來。

於是我在傢人的幫助下,在一位中國藝術教授的帶領下,開始瞭我探索東方玻璃的文化之旅,我要從美學的角度出發,以社會觀察者的視角,認真詳細的瞭解東方玻璃文化,並以我為載體將東方玻璃文化帶到北美,讓更多的人瞭解東方手工玻璃,更希望以我的一舉之力將東方玻璃文化與西方相融合,找同尋異,從而讓世界愛上玻璃。我們以東方玻璃發源地的玻璃工廠—西冶工坊為瞭解東方手工玻璃的一個剪影,深入的走近玻璃。

玻璃在這個世界上出現早在5000多年以前,公元前1500年左右人類制造瞭歷史上第一個玻璃容器。西方的玻璃是15世紀在意大利盛行,以意大利的威尼斯制造尤為具有代表性,其出產的玻璃質地純凈,堪與天然水晶媲美。

東方的玻璃也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考古學者於1982年在中國山東省的博山發現瞭一座元末明初的燒制玻璃的火窯遺址。

我有幸探訪此地傳承古法的玻璃工坊—西冶工坊,東方古代的玻璃稱之為“琉璃”,大概范指手工制作出來的玻璃,也就是說琉璃是狹義上的玻璃。

東方琉璃工坊的一天是從早上八點工廠的大鐵門被拉開的那一刻開始的,鋪面而來的熱浪是喚醒玻璃匠人的“第一杯咖啡”。燒制玻璃原料的爐子是24小時不熄火的,隻是在夜裡不生產的時候會調小一些火勢。往往第一個開始工作的匠人都是經驗豐富的師傅,他要負責把當天生產用到的玻璃原料根據基底顏色調配好後放入不同的熔爐中燒制,並在每個爐旁標註好此爐原料的顏色,以便於其他匠人分辨。

八點三十分所有匠人到達工作崗位,近些年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迅速崛起興旺,好多手工玻璃匠人不願意來工坊上班瞭,他們更願意把他們的傳統制作手工玻璃的技法通過直播間、短視頻等方式在網上展示給觀眾,從而獲得網友的打賞、虛擬禮物等收益,有的這樣一天下來遠比在工坊做工賺得多,可是這種新生模式能推動手工琉璃這種傳統技法走多遠,誰也不知道。當然相對於直播間裡舒適的環境,九點鐘的工坊已經宛如一個大烤箱瞭,匠人們也紛紛拿起他們得心應手的工具開始他們一天的工作瞭。據工坊負責人介紹,他們最好的時候是先拿到訂單,根據客戶指定的樣式進行生產,雖然這樣的工作毫無創作感可言,也非常的枯燥,但對於工坊和匠人們來講都是最有保障的,隻要他們將玻璃制品與訂單樣品做到一比一還原,交付時就能拿到報酬。當然大部分的生產模式是匠人們根據自己的創作風格和傳承的傳統技法創作玻璃工藝品,工坊的營銷部門會把這些玻璃藝術品放到線上、線下的各大銷售平臺上展示出售。琉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砂、堿粉、金屬著色劑等,按照規定的比例配料,經過攪拌、過篩等工序後,放入火爐,經過1400度、16到17個小時的燒制溶化,變呈現瞭玻璃最初的形態一個“大火球”,工匠人稱之其為“玻璃坯”。用一根空心的鐵棒將很軟的玻璃坯挑起,就可以對其進行人工增色制作瞭,這道工序大大增加瞭玻璃藝術品的觀賞性。具體步驟就是把工業著色劑和不同色彩的玻璃小碎塊按照藝術傢想呈現的顏色搭配擺放在一塊鋼板上,將燒紅的玻璃坯通過滾動的方式沾取著色劑和彩色玻璃小碎塊後再入火爐進行二次燒制,使其與玻璃坯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