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被稱為“龍的傳人”

時間:2023-07-24 11:20:48瀏覽次數:1152

唐鎏金鐵芯龍光明日報記者李韻攝/光明圖片

隨著時代變遷,龍意象也有所變化。但從考古來看,每個時代的龍都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特征。如商周龍的神秘感,春秋戰國龍的多變化,秦漢龍的威武剛勁,魏晉南北朝龍的飄逸灑脫,唐代龍的華美富麗,宋明龍的威嚴至尊。歷經數千年,其體態雖然變化無窮,但萬變不離其宗,從形象到內涵,龍始終代表著中華民族對自然界的尊重,代表著多元文化的融合共處,成為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無窮的創造力和無限的生命力的集中體現。

記者:其實不僅是龍形象起源與演變體現瞭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道路,與之相關的文化,包括文人墨客筆下的龍意象、各類民俗活動,亦是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結果。

林繼富:是這樣的,隨著中華民族文化兼容並蓄的發展,龍的演化也出現瞭包容性的融合。這個過程蘊涵瞭華夏民族在發展過程中與周邊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生活實踐,從而形成瞭中華民族“龍”的特殊形象。其間,還形成瞭關於龍的民俗活動,如端午節劃龍舟、春節舞龍燈等活動。這些活動成為中華民族大傢庭共同創造、共同享有、共同傳承的民俗生活。由此可以說,以龍為核心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信仰的跨族際交流實踐,構成瞭“美美與共”的多民族和諧生活關系,不斷強化和凝聚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李井巖:中國農業文化的物質基礎主要是農耕自然經濟,原始先民的精神文化活動是與農業生產性經濟密不可分的。在這種經濟環境下,龍崇拜成為原始人類意識形態的反映。經歷後來幾千年的發展,龍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和精神核心的代表,一直貫穿、影響中華文明發展的悠久歷程,是民族發展強大的精神動力。

明青花加礬紅彩海水龍紋盤光明日報記者李韻攝/光明圖片

我們自豪地稱自己是龍的傳人,這是血濃於水的愛國情懷;龍騰九霄、遨遊四海、暢通天地,這是奮發精神;龍嘉瑞吉祥但又勇猛威嚴、百折不撓,這是抗爭精神……所以說,龍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代表。

特別是近代中國,龍的精神集中體現在中華民族愛國、奮進、抗爭、自強的民族解放精神之中,為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新中國成立之後,中華民族秉承團結統一、和平友好、自強不息的奮進精神,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並取得瞭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當今,中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中邁開堅實步伐,龍的精神也被賦予瞭新的內涵和使命,龍文化成為鼓舞人民心心相系、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紐帶,助力中國這條巨龍騰飛。

3.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煥發新的生機活力。那麼如何挖掘“龍文化”的時代價值,為社會發展註入活力?

郭大順:龍意象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紮根,為多民族所推崇,滲透到中國古代的宗教、哲學、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社會和民俗等各個領域,表現出強大的傳承力,承載瞭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在以追求人與自然和諧、保持多元文化共存融洽、珍視各民族傳統習俗文化發展的今天,龍所代表的中華民族精神,順應瞭世界發展潮流,激發出炎黃子孫對未來無限的希望和信心。

春秋早期秦國的秦公鎛,其四面的扉棱與鐘鈕都是由相互纏繞的龍構成。光明日報記者李韻攝/光明圖片

雷廣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稱道的龍,貫穿瞭集眾長、惠萬物、求同存異、和諧共生的精神,自古以來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學科的闡釋都是如此,幾千年不變,因而形成瞭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定內涵。中華龍文化的這些特定內涵充實瞭一代代中國人的精神,豐富瞭中國人的社會實踐。同時,中國文化所稱道的龍是“善龍”,是包容互鑒、和諧共處的,是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層文化基礎。

龍文化形成的過程體現瞭時代性、創造性、實踐性、融合性和群眾性,把握好這些方面的核心要旨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關鍵。第一,時代性。龍文化的產生和演化反映且適應瞭時代所發生的巨大變革。第二,創造性。集多物之長而凝聚成一個龍的形象,反映瞭人們聚合更大能量、更加奮發有為的創造精神。第三,實踐性。人們不斷借助物質元素把龍的觀念再現出來,龍的形象再現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四,融合性。雖然我們的社會存在著差異,但龍的形象為吉祥圖案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龍的吉祥美好、歡樂喜慶、和諧奮進等諸多內涵也已經凝聚為廣泛的社會共識。龍是凝聚、融合社會的巨大精神力量。第五,群眾性。龍文化已經與社會大眾結合,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當今,社會大眾正在汲取龍文化的精神力量豐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同時也在以創新的龍形象和內涵繁榮文化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源源不斷地創造著更多的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持續為我們國傢和民族的強盛增添力量。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