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清明:春半花盛踏青時

時間:2023-03-01 13:54:48瀏覽次數:1270

【踏青】

清明節的基調並非隻是傷感。事實上,唐代以來,寒食清明之日,也是人們出遊踏青的好時候。杜甫的《清明》就生動描寫瞭萬傢出遊的熱鬧景象:“著處繁華矜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艷明眉,爭道朱蹄驕嚙膝。”其實在清明之前,還有另外一個傳統節日——三月三日上巳節。這一天,人們往往沐浴祓禊,踏青出遊。王羲之的不朽名作《蘭亭集序》即是記錄東晉永和九年上巳節的修禊雅集之事。唐代畫傢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描繪的是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三月三日出遊的場景。全畫雖不繪背景,但從人物踏馬行進的閑適狀態中能夠感受到春日踏青的輕松氣氛。整個出遊行列,前有領隊引路,後有仆從環伺,男子裝束勁健,女子羅裙綺麗,隊伍中更有兩匹三花大馬,足見虢國夫人身份之尊貴。宋以後,上巳節逐漸消亡,再加上日期與清明相近,上巳踏青也與清明踏青混為一體。據《東京夢華錄》所記,清明時節的汴梁城:“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足見清明遊玩踏青之盛。

【遊樂】

清明節俗還包括各種體育遊戲活動,諸如蹴鞠、蕩秋千、放風箏、鬥雞、射柳等等。其中,蹴鞠和蕩秋千又尤為流行。唐玄宗在《初入秦川路逢寒食》一詩中就寫道:“可憐寒食與清明,光輝並在長安道。自從關路入秦川,爭道何人不戲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馬上廢秋千。”可見這兩項活動在當時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明代仇英本《清明上河圖》中就有蹴鞠和蕩秋千的表現,反映出市民生活的豐富多彩。

臨蘇漢臣《宋太祖蹴鞠圖》元 錢選 上海博物館藏

蹴鞠是中國古代最悠久的體育活動之一。據說這項運動由黃帝發明。從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的記載可知,蹴鞠在先秦時的齊國已經十分流行。事實上,古人不僅用蹴鞠娛樂,還用來練兵。班固在撰寫《漢書·藝文志》時就把《蹴鞠二十五篇》列為兵書。唐宋時期是中國古代蹴鞠發展的高峰。在現存的唐三彩中,就有踢球的蹴鞠俑。宋代的銅鏡、牙雕、瓷枕等工藝品中也有不少表現蹴鞠活動的作品。藏於中國國傢博物館的一面《蹴鞠紋銅鏡》,就表現瞭男女共同踢球的場面。宋代皇帝中也多有愛蹴鞠者,太祖、徽宗都是其中高手。上海博物館就藏有一幅錢選臨南宋蘇漢臣的《宋太祖蹴鞠圖》,圖中六人環繞而立,太祖以腳顛球,其餘人等聚精觀看,頗為傳神。

仕女圖冊頁之秋千圖 清 焦秉貞 故宮博物院藏

秋千慵困解羅衣 近代 豐子愷載《豐子愷漫畫全集》

與男子喜蹴鞠相對,秋千則多為女子所愛。李清照在《怨王孫·春暮》中寫道:“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在這思君的愁緒中,秋千成為深閨女子最忠誠的陪伴。清代焦秉貞的精良之作《仕女圖冊》中,就有一幅《秋千圖》。作者以中西兼容的方法畫一眾仕女於園中嬉戲,秋千上的藍衣女子回眸看向身後兩名同伴,興奮之中略帶緊張。畫中女性纖腰垂肩,比例修長,是清代仕女畫的典型樣式。園林建築略帶透視和光影,顯示出西法的影響。值得註意的是,園中柳條嫩綠,桃花盛開,頗似清明時節的好春景。近代漫畫傢豐子愷曾作《秋千慵困解羅衣》,取歐陽修《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詞意,以畫意述詩情,同時又兼懷往事,平淡而悠然的態度洋溢畫外。畫中楊柳青青,燕兒雙飛,大概正是清明前後的好春光。

清明節是我國歷史悠久而意義深遠的傳統節日。在今歲清明來臨之際,我們展卷臥遊,欣賞古代書畫、器物中的清明圖景,既是一次藝術之旅,也是直觀、深入瞭解清明傳統文化的契機。

(作者系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