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些“逆襲”的老手藝

時間:2023-06-27 10:48:32瀏覽次數:1129

殷瑛擅長平面竹編,她介紹,“長時間制作—高價售出—長時間制作”的循環曾經是竹編畫制作的主要模式,這就決定瞭這項“像大熊貓一樣珍貴又少見”的技藝一直與大眾市場“絕緣”。

隨著國傢在非遺保護領域不斷推出新的政策,殷瑛也開始嘗試“讓竹編走進大傢生活”。2016年,殷瑛的工作室與上海大學藝術學院建立合作關系,為首飾、箱包制作竹編紋飾。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殷瑛用這句詩向記者形容青神竹編的現狀:竹編技藝已經廣泛運用在餐具、傢具、建築等領域。“隻有想不到的,沒有編不出來的。”她說。

2022年,青神縣全年竹產業綜合產值達70億元,殷瑛的積極探索正是這項非遺技藝在青神縣轉型發展的縮影。

景泰藍工藝的傳承與發展,遇到過和竹編畫相似的問題。“這項技藝門檻高,涉及多個環節,需要掌握多項技能。”紀天翔說。這位青年景泰藍學習者知道自己要成長為成熟的景泰藍傳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他對景泰藍的推廣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傳統的景泰藍器物都是以碗、瓶等擺件的形式出現,實用性和功能性較弱。發揮想象力,才能給景泰藍創造更多應用場景。”臨近端午時,紀天翔設計瞭一款小鼠吃粽米的卡通景泰藍墜飾,這是他發揮想象力的一次“小實驗”。他希望在未來,景泰藍可以出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些年,國潮審美和國風文化的流行,讓紀天翔對景泰藍藝術的生活化運用充滿信心:“景泰藍的色彩和線條有詩歌一般的氣派和韻味,隻要這韻味還在,脫離瞭器皿擺件,它依然是景泰藍。我們的目標是讓非遺生長在人們的生活裡,而不是把它們封存在博物館裡和人們的記憶中。”

3D打印的彩色琺瑯戒指。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三維動態蘇繡“玉蘭蝴蝶”。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科技塑造新形態

在同行看來,張雪“腦洞很大”。實現瞭蘇繡在虛擬世界、動漫等領域的華彩亮相後,他又開始探索三維立體蘇繡的可能性。

2022年,三維動態蘇繡“玉蘭蝴蝶”繡制成功,“玉蘭綻放彩蝶來”的生動場景出現在蘇繡織就的世界裡,張雪的三維蘇繡夢實現瞭。“喚醒”這些蝴蝶和花卉的“魔法”是一種記憶合金材料。

張雪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米海鵬合作,用記憶合金實現立體、動態的蘇繡畫面。張雪和團隊成員通過精密的設計和繡制,把記憶合金“藏”在瞭花瓣和蝴蝶的翅膀裡。在特定條件下,兩片記憶合金向不同的角度形變,形成瞭玉蘭花開、蝴蝶振翅的動態效果。作品一經問世,就在網絡上引起瞭不小的關註。有網友感嘆道:“這就是中國人自己的奢侈品。”張雪以此為契機,把蘇繡帶到瞭更多、更大的舞臺。

2017年,《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出臺,探索手工技藝與現代科技、工藝裝備的有機融合,天馬行空的設計從藍圖變成實物,有瞭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景泰藍和科技的結合是紀天翔思考瞭很久的問題。他開始學習景泰藍技藝之前,並不知道這種琺瑯工藝還能和3D打印結合。事實上,3D打印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技術,在景泰藍制胎工序中的使用已經比較成熟。感受到科技給這項古老工藝帶來的變化後,紀天翔“腦洞大開”:這麼好的技術是否能運用在施釉等後續的工序中呢?

一次上課,紀天翔觀察到燒爐裡琺瑯釉料因高溫亮著橙光,而後從沙礫變成瞭琉璃,嵌在金屬胎器表面。他隨即想到這與3D打印中光固化的原理有異曲同工之處,通過3D打印給景泰藍上釉或許真的可以實現。紀天翔把想法告訴瞭老師,老師也支持他的想法。

“全流程3D打印景泰藍未來可期。”紀天翔暢想道,“如果成真,更多人就能參與到景泰藍的設計,甚至制作中。這對景泰藍的傳承意義重大。”

像張雪、紀天翔一樣的青年探索者還有很多,他們用科技塑造著這些手藝的當代形態。“或許千百年後的人們在撰寫手工藝歷史時,會把我們的探索故事記錄下來。我希望那會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張雪說。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