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武經 一生寶典——《孫子兵法輯佚》創作手記

時間:2023-06-14 17:05:00瀏覽次數:1385

           

我國古代兵書,始於黃帝,著於太公,興於春秋戰國,在浩如煙海的兵書中,孫武的著作獨樹一幟,影響深遠。《孫子兵法》的問世,標志著獨立的軍事理論著作的誕生,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劃時代意義。歷經歲月長河的洗禮,《孫子兵法》先後歷經漢代張良、陳平修訂、三國時期曹操整理批註、諸葛亮批註、唐朝李世民解讀註釋、宋朝嶽飛批註等,早在隋朝以前便被尊稱為兵經,宋朝開始又被列為武經之首。

             

《孫子兵法》作為一部兵學聖典,對戰爭的本質在哲學層面進行瞭深刻分析,在戰略和戰術層面上都對戰爭進行瞭闡述,凝聚著中國古代兵學思想的精華,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和哲學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政治、經濟、軍事、哲學、文化等領域都產生瞭廣泛影響。

作為一部研究集兵法、戰略、謀略和處世智慧的經典著作,歷經2500多年的歲月洗禮,這部曠世奇書曾被帝王將相作為秘不外傳的珍寶,也曾被野心勃勃的梟雄豪傑們爭奪不休,在朝代更迭和戰火硝煙中,經歷瞭人們難以想象的傳奇遭遇。在流傳過程中,有人篡改,有人增寫,有人抄錯,經過歷代刪減和註解,原作內容已經很不完整,甚至部分內容被篡改或丟失,變得面目全非,支離破碎。

可以說《孫子兵法》從流傳問世的那一刻,就充滿瞭無窮的迷霧,帶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疑問:流傳至今的這部兵書是否為孫武所著,是否還是孫武當年的原作?琳瑯滿目的各個版本究竟孰真孰假?孫武與孫臏究竟是何關系?這些問題跌宕起伏,眾說紛紜,爭議不斷,讓這本傳世奇書變得撲朔迷離,甚至千百年來出現一種極為奇特的現象:每個人都有一部專屬的《孫子兵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能說服誰。真正完整的《孫子兵法》到底是怎樣的?2500多年來,這個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

我對《孫子兵法》的系統研究始於1997年,在入讀原南京政治學院之後,開始有意識地收集整理不同版本的《孫子兵法》並進行比較研究,向軍內外的專傢教授們請教。在薩傢灣求學的數年裡,我先後輾轉去過蘇州和杭州等地多次,江南一帶是孫武一生著書、出世和退隱的地方,在這裡留下瞭他的足跡。到北京工作之後,我接受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委會黃賓堂先生的邀請,開始創作《兵聖傳奇孫武傳》。穿越2000多年的歲月塵煙,要為極具傳奇色彩的孫武書寫傳記,這是一個極其艱巨的任務,在很多小說作品中,都將孫武塑造成瞭一個來無影去無蹤、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俠客形象,事瞭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要寫好孫武生平,首先要還原他的真實形象,讀懂他的著作,瞭解他的思想。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采風創作和資料整理過程中,率先完成瞭這部《孫子兵法輯佚》。

曹操評論道,我讀過的兵書和戰策很多,覺得孫武所著的兵法論述深刻。孫子是齊國人,名武,他為吳王闔閭作《兵法》十三篇。吳王闔閭命他按照兵法操練婦人,後來終於用他為將軍,結果吳國向西打敗瞭強大的楚國,攻入楚國的國都,並對北方的齊國和晉國造成很大的威脅。100多年後,齊國又出瞭個著名的軍事傢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子兵法》中記述瞭孫子怎樣周密地思考,慎重地采取軍事行動,謀劃明確而深刻,這是不容曲解的。但是,世人對《孫子兵法》沒有作深入、透徹的解說,況且該書文字繁多,在社會上流傳的一些本子失去瞭原作的主要精神。

為最大限度還原歷史、溯本清源,還原真正的孫子兵法,我根據景林珍藏版手抄本、珍貴傢傳竹簡和龍門孫氏宗譜等資料,對目前流傳的《孫子兵法》重新進行瞭輯佚整理和翻譯解讀,增加瞭部分先前未曾公開的篇章。特別是系統梳理瞭千百年來軍事傢和史學傢的註解闡釋,詳盡註釋瞭景林珍藏版《孫子兵法》原義,並根據其邏輯關系,將銀雀山出土的《孫子兵法》殘缺部分,在嚴謹認真的推理考證中查漏補缺,為世人展現瞭現今最為完整《孫子兵法》。

比如,景林珍藏版《孫子兵法》第十五篇為《殿語篇》,從文字上看,應為孫武親自在其長子孫馳簡縮的景林版《孫子兵法》中所寫的後言,已經在流傳中佚失。從內容上看,此篇內容應該是在孫武隱居之後又作瞭增補,特別是簡要回顧瞭出山之後直到歸隱的心路歷程。孫武寫道:“輔政七年,用戰勸戒,功成身退,民之情也。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隱居景林,經以兵法。周敬王十六年秋,周吳民孫武定簡於景林”。在傳世版本中,將“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放於計篇,讀來令人費解。從這篇殿語中可以看到,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傢,孫武於周敬王十六年秋增補寫下這篇後記,此時已經隱居景林著書,雖然還沒完全隱身於世外,但已經不願意再過問世事。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