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聲紙影裡的江西

時間:2023-04-19 11:33:19瀏覽次數:1230

贛人自古愛讀書。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東晉陶淵明淺淺的一筆便已勾勒出江西人的性格輪廓。自古至今,一耕,一讀,耕讀交錯,構建瞭一代又一代江西人物質與精神的世界,耕讀傳傢,已深深鑄進瞭江西的文化性格之中。論書院,江西有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象山書院、白鷺洲書院、濂溪書院、豫章書院、懷玉書院、東湖書院等等,一位又一位鴻儒碩學持書而入,一批又一批績學之士捧書而出,一如書法落筆與運力,蘸墨,力出,揮就,一幅又一幅蒼勁有力的墨色大字,如雲,如水,流進瞭歷史的長河。

“吳頭楚尾,粵戶閩庭。”這是古人對江西的評價。因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因著“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因著“三傢五宗”“鵝湖之辯”“臨川四夢”,因著“紅色井岡”“小平小道”“中央蘇區”,從古至今,無數人想要走遍江西,想要用腳丈量、用心品讀江西,想要真真切切地體會“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深層意蘊。

讀江西,首先要有總體性的概覽。“源遠流長,鐘靈毓秀,俊采星馳,江右新曲,風景獨好,百年大計”,這是《翻開江西這本書》對江西歷史、文化、人物、經濟、旅遊、教育的總體性概括,著名學者朱虹把江西視作一本書,以豪邁而不失細膩、儒雅且飽含哲思的筆觸向讀者講述江西的篇章。

《翻開江西這本書》朱虹著

翻開書來,可以看到江西如山般綿延的歷史,感受“瓷上中國”的驕傲,品味婺源朱子的厚重,體悟江西“道”與“禪”的韻味。穿過歷史的迷霧,可以看到“海昏侯”的真實境況;聽著歷史的足音,不由驚嘆景德鎮禦窯的精湛;嗅著歷史的墨香,恍然間可以從千餘所書院中看到“裹糧而來”“結廬而居”的匆匆腳步。翻開書來,可以看到“名傢巨擘賢材薈萃,鼎鐘野瑟相激百世”的文化盛況。七十二賢之一澹臺滅明、豫章高士徐孺子、田園詩祖陶淵明、“文壇領袖”歐陽修、品高學博王安石、散文一流曾鞏、江西詩派黃庭堅、誠齋詩體楊萬裡、宋詞開祖晏父子、大成儒者朱熹、千古絕唱湯顯祖、千古忠臣文天祥……江西,以遒勁有力的筆觸塑造瞭人物群像。翻開書來,可聽到鎖鏈的繃斷和聲聲的吶喊。“革命的搖籃井岡山”“人民軍隊的搖籃南昌”“共和國的搖籃瑞金”“工人運動的搖籃安源”“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於都”“改革開放策源地小平小道”……一段段用血與汗鑄成的紅色記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深深地寫下兩個字——江西。

《漂浮的內陸——話說江西水文化》姚亞平著

讀江西,要有細致的深入。首先要觸摸孕育江西的傳統文化土壤。最能代表江西先民發展歷程,反映江西先民生存文化的,當屬萬年的吊桶環和仙人洞遺址。江西美術社的《人類陶冶與稻作文明起源地:世界級考古洞穴萬年仙人洞與吊桶環》,值得一讀,該書重點展示瞭仙人洞在稻作農業和陶器發明兩項驚世的偉大創造與發明,兼具權威性、史料性和實用性。

來到農業文明時代,第一要讀的便是陶淵明。讀陶詩可以是慢的,袁行霈《陶淵明集箋註》收錄瞭陶淵明全部存世詩文辭賦作品,以毛氏汲古閣藏宋刻《陶淵明集》十卷本為底本,參校宋元諸本及總集、類書,為陶集註本中集成之作。2022年,中華書局對該書進行瞭修訂,似可成為袁先生《陶淵明集箋註》之定本。讀陶詩可以是快的,高維生《歸去來兮陶淵明》通過陶淵明以生命抒寫的詩,展示其一生的思想、生活藝術的歷程。

《歸去來兮陶淵明》高維生著

唐宋時期,尤其是兩宋,是古代江西文化發展的高峰期,當時江西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學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湧現瞭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政治傢、文學傢。“唐宋八大傢”江西即有三位,分別為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讀歐陽修,首推洪本健先生的著作,老先生的《一代文宗歐陽修十講》為歐陽修綜合研究的力作。本書雖名“十講”,看似通俗讀物,實是專精研究之作,意圖對歐陽修做綜合性研究,建立“歐學”。基於歐學的學術目標,本書不僅僅研究歐陽修的詩文,更是廣論歐陽修在史學、經學等方面的成就。夏漢寧的《一代文宗歐陽修》考據翔實,內容紮實,亦為歐陽修研究佳作。兩書兼顧歐陽修文學、史學成就,相關總結與評述精辟得當,可解歐陽修沉浮遭遇之困惑,亦可一覽“六一居士”之瀟灑與深沉。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