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聲紙影裡的江西

時間:2023-04-19 11:33:19瀏覽次數:1231

同樣堪稱研究力作的還有包偉民先生的“王安石文化叢書”。該書是撫州王安石國際研究中心、撫州市社聯合江西人民出版社為紀念王安石1000周年誕辰而策劃。該叢書作者均為撫州本土學者,憑著獨特的鄉誼之情,借著獨有的地利之便,將改革開放以來對王安石的研究做瞭系統的梳理,可稱為故裡後學敬獻於先賢哲人王安石的一瓣心香。

“王安石文化叢書”包偉民主編

“況排千年非,獨抱六經意。”這兩句出自曾鞏《寫懷》,是說曾鞏文風符合儒傢思想,帶有敦厚之氣,且文章註重說理,論證嚴謹周密,讀起來很有說服力。這是曾鞏對自身文風的自評,也多被後人拿來稱道。世人讀曾鞏是少的,相對他人而言,“唐宋八大傢”之一的曾鞏略顯低調,主要是其文章多為政論文章,且內容涉及較廣,理解起來具有一定難度。然宋史評價其文章“卓然自成一傢”,其有力推動瞭“宋學”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瞭中國封建後期文化史的建設,為後學奉為“千古醇儒”。閔定慶主編的“曾鞏研究書系”旨在恢復曾鞏本來的面目,既可消除“唐宋八大傢”“千古醇儒”等標簽化認知,又可祛“唐宋八大傢中最不受重視的一個”等論述的“悲情”之魅,以現代的、宏通的視野,按嚴格的學術規范,描摹曾鞏內在精神、個性特征、獨特內涵,努力塑造出一個南豐的、江西的、中國的、世界的曾鞏形象。

“曾鞏研究書系”閔定慶主編

讀江西,最不能繞過的當是紅色題材圖書。作為革命老區,江西為我國革命事業做出瞭巨大的貢獻和犧牲。革命時期,江西軍民一傢親,盡最大力量支持紅軍、支援擴紅運動,組建瞭一支又一支革命隊伍,為中國人民軍隊輝煌發展提供有生力量。王詩敏、潘慶華《大國軍魂》,全景式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由弱到強成長歷史,探秘我軍克敵制勝、浴血榮光精神圖譜。全書以世界眼光、對手眼光、未來眼光,大縱深回顧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90年來的艱苦歷程和輝煌戰績,回顧人民解放軍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過程中建立的不可磨滅的卓越功勛,讓讀者進一步瞭解人民軍隊成長壯大的非凡歷程,瞭解人民軍隊在維護國傢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上,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上不可替代的作用,進而觸摸滾燙的大國軍魂。

為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鐵的軍隊,無數的江西兒女在這片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用血肉之軀推動歷史的車輪。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江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組織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等省內紀念設施管理單位,編寫瞭《江西省烈士紀念設施大全》。該書以各地方革命烈士紀念單位所掌握的文史資料為主,通過系統梳理,展示為我國革命事業做出奉獻的江西革命烈士事跡及其精神,期以緬懷革命先烈,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讓紅色精神成為新的百年征程的強大動力。

方志敏是無產階級革命傢、軍事傢,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瞭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志敏式”的根據地,並稱贊其為“民族英雄”。為更好地展現方志敏偉大光榮的一生,展現其愛國愛黨、堅定信仰、堅貞不屈和文韜武略的英雄形象,陳撫生、陳傢鸚聯合創作瞭長篇歷史小說《方志敏》,以宏大敘事來勾勒民族英雄的精神世界。

《方志敏》陳撫生、陳傢鸚著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順利舉行,革命老區江西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目標,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全面反映革命老區江西的脫貧攻堅成果、系統總結脫貧經驗、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江西省扶貧辦邀請李春雷創作瞭《關鍵看老鄉:江西老區脫貧攻堅紀實》。該書全景式展現瞭江西各地脫貧攻堅戰取得的成果,展現瞭“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為深刻反映贛南原中央蘇區貧困山村的脫貧故事,溫燕霞長篇小說《琵琶圍》以贛南山區為背景,以小山村琵琶圍為焦點深刻地表明:鄉村的脫貧不隻是財富的脫貧,更是精神的脫貧;鄉村的改變不隻是面貌的改變,更是人的改變。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