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索菲亞王後國傢藝術中心博物館外景。本報記者顏歡攝
在意大利蒙特馬爾蒂尼中心博物館內,古羅馬時期文物與現代工程機械和諧相處。本報記者謝亞宏攝
在烏幹達國傢博物館內,工作人員向參觀者介紹展品。本報記者黃培昭攝
博物館是保護歷史文化的重要平臺,也是傳播文化、促進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傢更加重視博物館建設,不斷創新和改善展覽策劃、觀展模式等,並舉辦各類教育活動,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務。
西班牙——
用數字化轉型服務民眾
被稱為西班牙馬德裡“藝術金三角”之一的索菲亞王後國傢藝術中心博物館,收藏瞭大量畫作,特別是西班牙現代藝術風格向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轉變時期的代表作。走進博物館,幾乎每個展廳都設置瞭投影和放映裝置,一些影片講述瞭展廳畫作背後的歷史故事或創作背景,一些是對藝術傢的訪談,幫助參觀者更加深刻地瞭解創作過程。目前,博物館已拍攝、制作瞭超過1500個視頻、音頻等節目,同時還經常組織觀影活動,讓藝術走近更多民眾。
西班牙是歐洲最活躍的藝術中心之一。在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西班牙的博物館積極推進藏品展示和觀展模式數字化,加強藝術研究與教育,用更直觀生動的方式讓更多人學習和理解不同藝術流派的作品。
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西班牙7傢博物館和基金會聯合推動瞭一項數字化研究,一方面收集來自全球知名博物館的數字化案例,另一方面與企業傢、研究者等共同探討適合本地博物館的數字轉型方案。許多博物館都表示要增加數字服務,豐富在社交平臺上投放的信息量,增強與觀眾的互動。凱克薩銀行基金會文化與科學公司總監伊格納西·米羅表示,為適應新的觀展文化和社會環境,人才培訓至關重要。“數字化轉型不僅要重視技術,更要關註其構建的故事,在人與博物館、人與人之間建立傾聽和連接的關系。”
“我們要更清楚地認識到,博物館是由人設計、為人服務的。”相關行業從業者阿維裡奧·阿賽維多強調,數字化發展給博物館行業展示瞭如何讓廣大民眾以更深入、全過程、多樣化的方式認識歷史和藝術。“‘數字訪客’期待的不隻是在數字環境中單向認識博物館的藏品,更重要的是與其他參與者建立聯系、增進交流,共同分享對藝術的興趣和感悟。”
意大利——
古典美學與工業美學相融合
意大利蒙特馬爾蒂尼中心博物館位於首都羅馬南郊臺伯河畔的工業區內,是一傢具有“摩登時代”風格的特色博物館。展廳內一排古羅馬神話雕像背後,是一臺1931年生產的巨型柴油發動機,機身油漬依然清晰可見;在旁邊展廳,巨幅馬賽克鑲嵌畫上方是天然氣管線。
蒙特馬爾蒂尼中心博物館建築主體的前身是羅馬第一座市政發電廠的車間,已有100多年歷史,曾長期為羅馬大部分地區提供電力。上世紀60年代發電廠退役後,廠房被空置。直到1997年,羅馬考古遺產特別監管局在車間內舉行瞭一次名為“機械與眾神”的大型展覽,受到公眾關註與歡迎。據蒙特馬爾蒂尼中心博物館工作人員塞蓮娜·古裡耶米介紹,由於一些博物館展覽空間不足,此前羅馬的許多珍貴文物隻能長期存放在庫房,但隨著1997年的這次展覽大獲成功,文物管理人員看到瞭將車間改造為博物館的潛力。2005年,發電廠被改造為市屬公立博物館。古裡耶米表示,它讓更多文物有瞭棲身之所,也保留瞭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
蒙特馬爾蒂尼中心博物館由4個展廳組成,展區面積約3000平方米,在改造中最大程度保留瞭原有結構。目前展廳內的文物大多是近100多年來新發掘的古羅馬建築內飾,展品還在不斷擴充中。博物館努力創造適宜的參觀環境。館內有很多無障礙通道,方便殘障人士通行,互動展區的展品復制品和盲文等幫助視障人士更好地瞭解文物背景。博物館網站提供虛擬遊覽方式,各類展品的高清圖像和介紹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博物館還定期舉行“博物館之夜”活動,邀請音樂傢和歌手表演,激發廣大年輕人對藝術的興趣。
在文物古跡遍佈的羅馬,蒙特馬爾蒂尼中心博物館是一傢相對年輕的博物館,也是市政管理部門的最新嘗試。博物館考古負責人納迪婭·阿尼奧利表示,在這裡,古典美學與工業美學完美融合,體現瞭羅馬將古老與現代融為一體的魅力。她表示,博物館正在進行規劃,擬將發電廠其他區域也改造為文化場所,未來將探索更多樣的活動和展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