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詩裡面酒多,而宋詞裡面茶多呢?

時間:2023-08-25 11:33:34瀏覽次數:988

茶和酒是中國人最常飲用的飲品,縱觀我國古代文學的歷史長河,也處處彌漫散發著幽幽酒香與茶香。尤其唐詩和宋詞,更是與酒和茶相輔相成、水乳交融,並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國詩詞文化。

在唐代,詩人與酒有著不解之緣。酒伴隨他們吟詠詩文,抒唱心緒,酒助詩興,詩傳酒情,為後人留下無數蕩氣回腸的樂章。從李白的《將進酒》《月下獨酌》,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王維的《渭城曲》,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王翰的《涼州詞》,白居易的《勸酒》等觴詠之作中,我們仿佛能嗅出大唐空前絕後的酒香醇厚。

而在宋代,詩詞文學的本質則被茶的芬芳所暈染。黃庭堅的《看花回·茶詞》,米芾的《滿庭芳·詠茶》,蘇軾的《西江月·茶詞》……宋代詞人在品茗之中感慨人世生活,在筆墨之間揮灑浪漫情懷。茶香入詞,使宋人筆下的詩詞別具一格。

唐人之於酒,充滿激昂慷慨、灑脫奔放的胸襟與浪漫的情懷;宋人之於茶,則冷靜適意、委婉含蓄,顯示出一種閑散自然的格調。唐宋詩詞分別以酒文化與茶文化為底色,一個海納百川、兼收並蓄,一個含蓄深沉、內向收斂,二者的文化脈絡截然相反而又絲絲相系,折射出社會、經濟、文化特質等多個方面的差異。

大唐盛世,詩酒風流

唐朝詩人究竟有多愛酒?唐朝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詩歌藝術最為輝煌鼎盛的一個時代,流傳至今的《全唐詩》900卷中,詩歌達四萬三千多首,而與酒有關的詩歌就有六千多首,約占15%,這在歷史上可謂空前絕後。

飲酒本來是件俗事,但因歷代名人尤其是詩人飲酒賦詩,才使酒漸具雅趣。詩使酒化俗為雅,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文化內涵。有瞭詩的唱和,酒從此不僅是一種日常生活的飲料,飲酒也不僅是一般的生活現象,一躍成為與作詩齊名的文化活動。飲酒與作詩一樣,成瞭文人的風流韻事,這種轉變則起源於魏晉名士。《世說新語》說,能“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竹林七賢無一不是能飲者,嵇康、阮籍還是著名的詩人,陶淵明也是一個能酒善詩的大傢。

《高逸圖》(殘卷),描繪瞭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的故事。作者/(唐)孫位,來源/上海博物館

經歷瞭魏晉南北朝的陶淵明、劉伶、嵇康等人的飲酒賦詩、彈琴撫瑟後,詩酒唱和也自然成為後世詩人展示生活情趣和抒發情感的重要傳統。

唐代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繁榮發達,社會文化開放自由,這一時期既是中國酒文化的全盛時期,也是中國詩文學最流光溢彩的時期。這樣的時代背景,造就瞭唐人曠達樂觀、瀟灑恢弘的氣質,唐代飲酒之風的盛行更加證實瞭這一點。唐代詩人借鑒前人的詩酒風韻,以其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氣魄,極力謳歌“盛唐氣象”。

唐代釀酒技術比前代更加先進,釀造業官私兼營,酒政松弛,官府設置瞭專業的酒類生產部門——良釀署,許多唐代皇帝也親自參與釀造。唐太宗曾引進高昌國(今屬新疆吐魯番)的“馬奶子葡萄酒”釀造工藝在宮中釀造,做成的酒呈綠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綠酒”在唐詩中多被提及。較為知名的有白居易《問劉十九》中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皮日休《春夕酒醒》裡的“四弦才罷醉蠻奴,酃醁馀香在翠爐”。

唐代不僅民間飲酒,統治者也支持並參與遊宴、賜酺,特許臣民聚會歡飲。杜甫《麗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就是寫的唐玄宗天寶年間,長安士女們在曲江邊的踏青宴。

可以說,這條曲江就是唐代文人飲宴、遊賞、賦詩的樂園。科考每出一批新進士,曲江邊就會舉行一次盛大的遊宴。每到此時,全長安上到皇室貴族,下到文人雅士、普通百姓傾城出動,而喝酒吟詩正是曲江遊宴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劉滄的“及第新春選勝遊,杏園初宴曲江頭”,姚合的“江頭數頃杏花開,車馬爭先盡此來”,王涯的“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都是描寫萬人齊集的曲江遊宴場景。在這種普天同飲的社會風氣的帶動下,文人學士更加縱酒酣歌、放蕩不羈,曾經魏晉名士的“飲酒嘯傲”,演變為唐代文人學士的“長醉高歌”。

《曲江圖》(局部)。作者/(唐)李昭道(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