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唱響文化自信“黃河大合唱”

時間:2023-09-06 10:03:02瀏覽次數:955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掘黃河文化內涵,活化黃河文化遺產,講好黃河故事,對於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傢戰略,凝心聚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隨著對黃河文化宣傳工作日益加深,黃河文化從小眾走向大眾,從書本和影視作品走入日常生活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海拔5000米以上的巴顏喀拉山脈,雪山聳立,冰川交錯,一股清流從北麓順勢東流。從高原到平原,從黃土到濱海,黃河一路奔騰,經過9個省區後,在山東省東營市匯入渤海。

千百年來,黃河極大影響瞭沿途地形地貌,也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瞭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傍河而居的漫長歲月裡,黃河沿岸醞釀生發出博大精深、內涵深厚的文化藝術。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掘黃河文化內涵,活化黃河文化遺產,講好黃河故事,對於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傢戰略,凝心聚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2020年10月,建設黃河國傢文化公園正式被提出。2023年4月,在黃河文化論壇上,沿黃9省區簽署黃河文化國際傳播合作、弘揚紅色文化合作、唱響新時代黃河交響曲合作等協議,發佈《黃河文化論壇倡議》。7月,《黃河國傢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印發。

一曲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正在奏響。

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的黃河奇灣(2023年8月3日攝)詹彥攝/本刊

構築共有精神傢園

黃河文化涵蓋文明精神、文化譜系、地域文化等多層次,囊括政治、經濟、藝術、語言文學等多領域,屬於開放性文化共同體。而黃河文化與流經省區的歷史地理交相融合,又孕育出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針對黃河沿線豐富的文化資源,近幾年,沿黃河各省區先後出臺法律法規政策,為黃河國傢文化公園建設提供指引和保障,並取得一定進展。

——摸清黃河文化底數。一直以來,傢底不明制約黃河文化保護工作。為此,內蒙古全面開展黃河流域古文化遺址遺跡普查,建立文物資源數據庫。深入開展黃河流域考古發掘和遺產研究,加強文物保護認定,健全遺產檔案,加強古城、古鎮、古村、古灌區、古渡口、古道等遺產遺跡遺存保護。

山西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黃河文化代表性地區和文化資源密集型區域,根祖文化、德孝文化、佛教文化、晉商文化等聞名遐邇,紅色文化內涵豐富。山西在開展黃河文化資源普查,摸清文化遺產類型和分佈狀況的基礎上,正加強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構建山西黃河文化資源公共數字平臺。

——加強文化闡釋研究。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袁紅英認為,加強黃河文化研究是塑造中華文化精神標識、講好中國故事的必然要求,是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凝聚奮進力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拓展學術空間、創新學術體系的重要舉措。

近幾年,沿黃省區依托國傢相關研究機構、相關高等院校,以及沿黃九省區的科研院所,不斷湧現出黃河文化研究智庫和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團隊,創新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研究協同機制。

——實施一批保護性項目。文物大省河南展開重大考古研究,聚焦仰韶文化,鞏義雙槐樹取得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和關鍵地區的重大發現。聚焦夏文化,二裡頭申遺邁出堅實步伐,淮陽時莊遺址等取得突破性考古成果。2022年,甘肅省白銀市依托長征、長城、黃河三大國傢文化公園建設,完成景泰寬溝堡遺址、景泰明長城、靖遠鐘鼓樓、索橋堡等一批重點黃河文化遺址本體修繕項目。

5464公裡的黃河、70多萬平方公裡的黃河流域。這裡既有眾多不同時代的文化遺存,也孕育瞭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等,歷經千年演變形成今天絢麗的黃河文化。

在今年舉行的黃河文化論壇上,沿黃9省區共同簽訂系列合作協議,同時作為論壇的重要成果《黃河文化論壇倡議書》發佈。倡議包括聯合開展跨學科、跨區域課題研究,攜手推進黃河文化保護利用,攜手培育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攜手加強黃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攜手推動黃河文化文藝創作,攜手開展大河文明交流互鑒等。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認為,這為克服線性文化空間結構、分割性認知帶來的管理協同困難,邁出瞭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