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風景與文化圖景交相輝映

時間:2024-01-15 10:27:51瀏覽次數:1546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運河風景與文化圖景交相輝映——河北創新路徑活化傳承大運河文化遺產

光明日報記者陳元秋耿建擴光明日報通訊員李保健田瀟

昔日,天下轉漕,仰此一渠;今朝,燕趙精彩,運河奔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大運河河北段主河道總長530餘公裡,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5市17個縣(市、區),是連接雄安、承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區域。河北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大運河國傢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不斷探索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新路徑,深挖文化內涵,做好保護文章,創新發展思路,優化佈局造福人民。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成為城市文化新地標,孟村八極拳、吳橋雜技、邢窯燒制技藝等非遺得以更好保護傳承……如今的大運河,生態環境改善迎來候鳥棲息,運河沿線眾多歷史遺存復現,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傢底不斷夯實,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空間不斷拓展,燕趙大地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文化新圖景。

彰顯運河特色做好保護文章

2023年12月14日,一場大雪後,滄州市運河公園銀裝素裹,宛如童話世界。市民紛紛走進公園,欣賞如詩美景,堆雪人打雪仗。正在拍照的運河區都市陽光花園小區居民劉書濤感嘆:“環境變化太大瞭!”

運河風景與文化圖景交相輝映

滄州獅舞在運河畔展演。傅新春攝/光明圖片

位於運河一個大彎處的運河公園曾荒草叢生,到處是違建。盡管環境差,由於其三面環水、交通便利,仍寸土寸金。2018年,滄州果斷決定,在該區域建設生態公園,同時強化主城區大運河兩岸生態管控。

舟行滄州披長卷,槳開運河入畫來。京杭大運河流經滄州216公裡,縱貫8個縣(市、區),保持瞭漕運時期河道規模與形態,體現瞭運河原始的風貌景致,是保存較好、具有北方特色的運河段落。

運河風景與文化圖景交相輝映

船在運河走,人在畫中遊。張昊攝/光明圖片

近年來,滄州市對全域216公裡大運河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風貌,形成“1+6+1+1”規劃體系,打造富有文化特色、彰顯獅城魅力的文化帶、生態帶、旅遊帶。

2022年9月1日,京杭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段實現旅遊通航,“一船明月過滄州”盛景再現。

“東漢末年至今,大運河滄州段各年代文物沉積,古跡散佈。”滄州文化學者孫建說,這些遺存從歷史、文化、民俗、水利等不同的角度訴說著運河故事,再現瞭大運河歷史文化,同時也記錄瞭水利工程建造技術的發展歷程。

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范寶泉介紹:“圍繞打造城市精彩中軸線,滄州市精心編制園博園、中國大運河非遺展示館、大化工業遺存文化區、南川樓文化商業街區等片區規劃和項目設計。”

著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滄州市對沿線176處文化遺產和377個非遺項目進行調查摸底,分類分級建立保護名錄,劃定保護區劃,建立文化遺產巡查監管機制。運河沿岸“散亂污”企業清零。

大運河邢臺段明清運河與隋唐故道並存,曾有著“路通吳越,軸艫帆影達三江”的繁華,歷史遺產資源多樣,文化底蘊深厚。如今,“活化”璀璨遺存,放大稟賦優勢,一張描繪運河邢臺段新貌的藍圖已經緩緩鋪展,“一軸、一廊、兩核”發展格局初步構建。

大運河在衡水故城縣逶迤綿延75.12公裡,為做足做好一灣運河水文章,故城縣努力保護好沿河傍城10公裡岸線,水體生態修復16.56公頃,城市濕地保護率、生態廊道達標率均達100%。

2023年以來,河北省認真實施《河北省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條例》,積極開展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朱唐口險工修繕保護工程、鄭口挑水壩修繕工程等有序推進;確定瞭故城縣永濟渠故道武城遺址,調查瞭景縣安陵遺址、阜城弓高城遺址;進一步明晰瞭永濟渠相關遺跡及故道在衡水、邯鄲境內的保存及流經情況。此外,河北省還開展瞭大名府故城遺址主動性考古發掘,新發現內城東城門和四條宋金時期道路及元明時期耕種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