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風景與文化圖景交相輝映

時間:2024-01-15 10:27:51瀏覽次數:1548

深挖文化內涵傳承千年文脈

依河復建的清風樓,丹樓黃瓦,應水接天,鬥拱五層,疏欞八面。拾級登樓,清雅悠長的古琴聲傳來。“古琴的聲音,是天籟之聲,也是先賢遺音,古琴藝術源遠流長,是一代代文人雅士心靈追求的呈現。”樓上,滄州市運河區非遺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周林華和他的學生蘇永紅正在向幾位市民講解古琴知識。

運河風景與文化圖景交相輝映

遊客在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苑立偉攝/光明圖片

“我們教授古琴,也普及傳統文化,目的就是讓更多人能夠接觸傳統古琴音樂,體驗這一高雅的藝術形式。”周林華說。

從清風樓下來,沿運河北上,就到瞭大化工業遺存文化區“12°藝術現場”。這個曾經的工業車間,現在成瞭熱愛運河文化、喜歡現代藝術的年輕人的聚集地。觀眾在這裡不僅能欣賞到話劇、雜技劇、武術、古詩詞誦讀、非遺展演等多種藝術表演,還可以上臺一展身手。

大運河沿線孕育出瞭繁盛的運河文化,集聚瞭許多文化資源,如何做好傳承文章至關重要。滄州木板大鼓傳習所、泊頭六合武館、孟村八極拳國際培訓中心、青縣哈哈腔傳習所、滄縣獅舞傳習所……滄州利用已建成的非遺傳習所和非遺傳承示范基地、個人工作室,大力推進非遺進社區、進校園,開展非遺傳承人技能培訓,加強雜技、武術等非遺人才培養。同時,積極開展國傢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評估,建立市、縣兩級非遺資源數據庫,完成瞭19項國傢級非遺項目數字化記錄,認定432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讓運河文化在大運河畔得以傳承和弘揚。

滄州市還利用歷史遺產展示體現運河文化魅力。東光謝傢壩水工智慧展示館、捷地分洪設施水工遺產核心展示園建成開放,展示古人卓越的水工智慧;南川樓、朗吟樓風貌復現,再現滄州歷史名樓風采;目前國內最大的非遺展館之一——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成為大運河沿線8省(市)非遺文化的集中展示區。

在郭守敬紀念館渾儀簡儀前體驗天文觀測,在清河縣城、臨西尖塚鎮龍潭村學習曦陽掌太平拳和臨西潭腿等傳統武術,在王什莊村、油坊鎮觀看中華張氏傳統祭祀、民間八會表演等習俗……大運河畔,一個個火熱的文化場景滋養並豐富著邢臺群眾的新生活。

用文藝創作重塑運河文化精神,滄州市編撰出版《大運河文萃》《禦河》《歷代滄州文選萃》等系列叢書,推出品牌雜技劇《大運河記憶》《一船明月過滄州》等劇目。同時,滄州市依托主題活動聚合運河文化平臺,舉行一系列文化活動,傳承大運河文化,推動創新發展。

解鎖活力密碼綻放運河芳華

“這裡不僅能坐船欣賞美景,還能品嘗各種各樣的美食,不虛此行。”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北京遊客李雲在北運河廊坊香河段度過瞭幾天愜意的假日。

香河與北京通州僅一河之隔,大運河全線通水、京冀段通航,香河縣是受益最大的區域之一。

廊坊市香河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高立軍介紹,香河以京冀兩地通航為契機,把京哈高速香河北出口打造成大運河精品旅遊線路的“入境門戶”,向北連接蔣辛屯潮白河精品旅遊片區,向南連接香河城區和以香河中心碼頭為核心的大運河文化旅遊片區,統籌推動北運河、潮白河和濕地公園等域內河流及保護區發展。

京杭大運河流經滄州城。程序攝/光明圖片

2021年以來,滄州市堅持規劃引領,以園博園、南川樓和朗吟樓、百獅園等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快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推動構建“河為線、城為珠、線穿珠、珠帶面”的融合發展格局,將發展圖景由“大寫意”變成“工筆畫”,鋪展新時代千年運河新畫卷。尤其是滄州市承辦的河北省第六屆園博會,被譽為“大運河上永不落幕的園博會”。

復現的南川樓珠簾畫棟,飛簷翹角,雄姿勃發。站在南川樓上遠眺,南川老街仿古建築古樸典雅,與運河水城相融,秀美如畫。整個項目再現瞭滄州人的運河生活,復現瞭一座商賈雲集、文人薈萃、歌舞升平的不夜城。2023年中秋國慶假日開街以來,南川老街日均遊人過萬,成為京津冀重要旅遊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