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崇德尚藝的追求 堅持“兩創”·關註新時代文藝

時間:2023-08-15 10:30:01瀏覽次數:885

圖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內部場景圖。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供圖

核心閱讀

無論是站在舞臺戲臺還是通過熒屏銀幕,演員面對的都是人民。沒有對人民的熱愛、對藝術的敬畏、對專業的赤誠,是演不出角色的真實感、走不進觀眾內心的

心系觀眾,所以不斷錘煉藝術,以更好服務觀眾;心系觀眾,所以時時謹慎謙和,在行風藝德上嚴格自律。這是值得我們今天學習的典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心懷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和對專業的赤誠之心,下真功夫、練真本事、求真名聲。”從事演藝事業40多年,我愈加體會到,無論是站在舞臺戲臺還是通過熒屏銀幕,演員面對的都是人民。沒有對人民的熱愛、對藝術的敬畏、對專業的赤誠,是演不出角色的真實感、走不進觀眾內心的。下真功夫、練真本事、求真名聲,是演員要走的正道與大道。

基本功是決定演員能走多遠的生命線

這幾年,在演員工作以外,我又多瞭教員和導演的身份。擔任國傢大劇院戲劇演員隊的藝術指導,給北京人藝表演學員培訓班授課,執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首屆西藏本科班的畢業大戲《哈姆雷特》,帶著北京人藝的年輕演員一起重排戲劇經典《雷雨》和《海鷗》……曾經,我是被前輩優秀演員藝術傢提攜起來的後生,如今,我想用自己學到的本領、幾十年專業方面的經驗教訓,啟發這些二三十歲的青年演員,激發他們身上的能量與活力。

許多藝術行當都有明確嚴格的基本功訓練。話劇表演一直以來多強調個人的內心、感情,在基本功上缺乏統一的訓練標準。我試著摸索總結,並在教學和排練中予以檢驗。比如臺詞,可以說是話劇表演最重要的基本功。隻有字正腔圓、呼吸通暢、四聲到位、準確達意,才能使語言有力量、送得遠,才能讓觀眾聽見、聽清、聽懂、聽得入心。我進入中國戲劇傢協會工作後,開始向戲曲學習。每次演出,我會在側幕條看戲曲演員的表演,再回過頭來錘煉自己的臺詞和基本功,自覺是有長進的。演員也是語言藝術工作者,要在舞臺上把中國話說好。北京人藝一直堅持在舞臺上使用原聲,不借助麥克風、話筒等擴音設備,為的就是盡量保留住舞臺表演的原汁原味。

老一輩演員在臺上有一種舍我其誰的自信,背後打底的是紮實無比的基本功,是大量時間精力的專註投入,還包括表演的直覺和即興。戲曲界論表演有“三形六勁兒心已八,無意則十”的說法。有模有樣,三分;詞兒準,腔兒圓,勁兒足,六分;走心動情,八分;隨心所欲,怎麼演都對,十分。等到瞭“無意則十”的階段,就不是演員跟著弦兒唱,而是司鼓、琴弦跟著演員走。既有我又無我、既是演員又是角色,這是舞臺表演的魅力所在。

來自生活的積淀,熔鑄起舞臺上獨一無二的角色

“會演戲的演人,不會演戲的演戲”,這是中國話劇先驅洪深對表演的理解。陳薪伊導演給北京人藝排話劇《原野》時也說過這樣一句話:“演員這行就是演一個人的正常。”你可以雲淡風輕、松弛自然,也可以山呼海嘯、激情洋溢,但都是在特定情境裡人的正常狀態。

還記得剛進北京人藝的第二年,在由小輩演員學演的《雷雨》中,我演我父親演過的角色周萍,沒有多少個人真情實感,理解也不夠,基本上是像初練書法描紅模子一般地學我父親。所以,任寶賢老師對我說:“你怎麼演得這麼明白!”很久以後我才領悟到,我那樣隻是在演我父親對人物的理解,隻演出瞭情緒表面的動作結果。

北京人藝許多老演員既會演戲又會生活,舞臺上一舉一動背後,都有深厚的生活積淀。生活中自在,演戲必然自在。在《天下第一樓》中演常貴的林連昆老師,雖不是主角,但他隻要在臺上,就能吸引觀眾的註意力。《天下第一樓》已經排到第二幕的時候,他才頂替別人參加排練。林老師拿著劇本邊對臺詞,邊適應對手演員已經排好的調度,有的地方他走起來不舒服,就停下來試一下別的辦法。突然,他在說一大段臺詞的時候變換瞭動作,往門柱上一靠,抹瞭兩下餐桌,然後用手指撐著桌角。林老師扮演的角色是堂頭,一天到晚不知得接多少客、幹多少活,所以,能抽會兒空閑聊幾句的時候,會有靠一靠、撐一撐的形體感覺,特別有生活,角色也立住瞭。當時整個排練廳的演員都對林老師的表演贊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