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術創作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劉媛

時間:2023-11-01 11:44:35瀏覽次數:1546

把美術創作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

劉媛

為中國美術培根鑄魂

劉媛,女,1984年1月生於山東青島。2009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19年研修於中國藝術研究院花鳥畫專業。現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女畫傢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傢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

北京創榮時代藝術中心蘭佳:作為目前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美術傢,您如何理解“培根鑄魂”的意義?中國美術傢應該在美育中肩負起什麼樣的責任?

劉媛:在我來看,“培根鑄魂”是全社會對藝術工作者的殷切期許,更是黨和國傢對藝術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培人生之根,鑄民族之魂”,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應具備的樸素品質。在提升全民素質的大背景下,藝術教育同樣應遵循這一理念。當代藝術工作者,應當勇擔時代所賦予的重任,首先從自身做起,牢守民族靈魂,堅定文化自信,紮根研究領域,不斷提高技藝;其次要結合時代方向和社會需求,創作百姓看得懂,易接受的作品,為國民素質提高、民族藝術繁榮做出貢獻。

北京創榮時代藝術中心蘭佳:在您的創作和教學當中是怎麼樣體現“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

劉媛:我個人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除我擅長的國畫以外,我還喜歡書法、篆刻、以及佛學和古典文學。在我的作品中,有多幅涉及佛學文化的作品。

在教學中,我比較註重繪畫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比如我的課程中,專門有對“筆墨”、“意境”、“虛實”等東方審美的培養,還會帶領學生設計扇面,刺繡圖案,描繪民間故事畫等廣泛的傳統文化接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瞭繪畫技法,也增加瞭對民族文化的瞭解,塑造起文化自信心。

北京創榮時代藝術中心蘭佳:以人民為中心立中國精神之魂、興文化自信之風、紮時代生活之根,應該成為社會主義美術事業的根與魂,您是如何理解“藝術為人民”的?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踐行這一理念的?

劉媛:“藝術為人民”,在我的理解上就是藝術要紮根人民,為人民而創作。繪畫工作不能僅在專業領域的圈子裡交流,應該走出“象牙塔”,走入尋常,走近百姓,堅持把作品和知識奉獻給人民。比如我會定期去一些中小學校,義務開辦國畫課程,讓孩子們在“數理化”學習之外,陶冶美學情操;同時,我還積極參加面向普通觀眾的展覽,希望通過這些繪畫作品,激發起民眾對中國藝術的興趣。

北京創榮時代藝術中心蘭佳:您認為您當下的美術創作在主題、語言、觀念等層面想要整體呈現出怎樣的面貌或者變化?

劉媛:古人講:“美必善,善必真”。美好的事物,必然會呈現出善良積極的面貌,而這種面貌也不應是憑空臆造,應發源於真實、真誠。好的美術作品是精神生活的映射與深化,帶領觀眾走入意境,獲得感觸,所以作者應秉承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去創作。我在創作之初,就會構想作品會帶給觀眾怎樣的感受。無論是絢麗斑斕的視覺沖擊,還是悠然自得的人生情趣,歸根結底是要帶給觀眾積極向上、順應社會旋律的美感。

北京創榮時代藝術中心蘭佳: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國美術傢,代表瞭中國美術的先進方向。在國際交流之中,中國美術應該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如何通過美術展現中國形象?

劉媛: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傢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在美術領域,中國畫“意境”、”氣韻”的獨特表現方式和“意之大者”、“虛實結合”的審美觀念,都奠定瞭其在世界的不朽地位,所以在國際交流中,中國美術應當充滿自信。

站在高起點,新時代中國美術緊隨時代步伐,不斷求新求變。比如國畫在與西方畫派的交流下,作畫體裁和表現手法上都有所創新;形式上結合潮流延伸出各種文創產品,更容易被人們所接納。這些正好展現出我國包容性、創新性的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