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文人如何用酒令與詩謎來玩轉文字遊戲

時間:2023-07-10 10:29:59瀏覽次數:1068

謎底為人名、物名的詩謎歷代也有佳作。宋人讀書多,好幽默又愛掉書袋,人名詩謎是其擅長。《墨客揮犀》卷6有一首傳為王安石所作的詩謎:“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膚,走入帳中尋不見,任他風水滿江湖。”此詩又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33,文字稍異。四句的關鍵詞是“假倒、裡白、羅隱、攀浪”,分別是唐代詩人賈島、李白、羅隱和宋代詞人潘閬的諧音。還有一首用北宋人事掌故來隱喻古人的詩謎:“人人皆戴子瞻帽,君實新來轉一官,門狀送還王介甫,潞公身上不曾寒。”蘇軾字子瞻,司馬光字君實,王安石字介甫,文彥博封潞國公,隻要具備北宋名人表字封爵的常識,並瞭解東坡巾的樣式,答案自然就出來瞭,分別是東漢仲長統、司馬遷、東晉謝安石和唐初的溫彥博。

北宋詩人王禹偁出身寒微,傢以磨面為生,青年時(《邵氏聞見後錄》說是童年所作實誤)曾作《磨詩》一首:“但存心裡正,無愁眼下遲。若人輕著力,便是轉身時。”句句緊扣“磨”字,卻又句句不離言志,既是詠物詩,也是詩謎。

清代趙翼在《簷曝雜記》卷5中也錄有一則磨謎:“路迢迢而非遠,石疊疊而無山,雷轟轟而不雨,雪飄飄而不寒。”四句詩形容驢子拉磨的場景,形象生動,聯想豐富。

民間還流傳一首關於竹篙的詩謎,是以散曲小令形式寫的:“想當初,綠鬢婆娑,自歸郎手,嘆如今青少黃多。歷盡幾多風波,受盡幾多折磨。莫提起,提起珠淚灑江河。”從字面來看,句句都是寫一位女子在訴說自己遇人不淑、受盡丈夫虐待的苦楚,但從隱喻分析,又句句是形容竹篙,尤其是結尾妙語雙關:竹篙一旦離開水面,篙頭的水滴便撲簌簌地灑落下來。明代詩壇領袖李攀龍曾發自肺腑地說“真詩在民間”,此言頗有道理。

至元明清時期,民間文人還結為“謎社”,編輯刊印各種專門書籍。延綿至今,每逢元宵、中秋還有猜燈謎的習俗。對於酒令而言,民間有猜拳、猜火柴棒、打老虎杠子等各種俗令,多年前也曾流行一時,如今已銷聲匿跡。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頗有趣味的酒令,尤其是極具文化內涵的雅令,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已經逐漸淡出於杯盤筵席之間,而詩謎則通過傳統年節或聯歡活動得以繼續傳承。

(陶易,安徽皖西學院中文系副教授。本文刊於《文史天地》2023年第4期)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