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裡藏龍臥虎的鏢局是如何消失的?

時間:2024-01-03 10:33:13瀏覽次數:894

在清廷尚能支撐起一個統治秩序的架子時,即使是盜匪也要靠著“江湖規矩”生存。“鏢局幾傢字號,大盜都知道的;大盜有幾處窩巢,鏢局也是知道的。倘若他的羽翼,到瞭有鏢局的所在,進門打過暗號,他們就知道是那一路的朋友,當時必須留著喝酒吃飯,臨行還要送他三二百個錢的盤川;若是大頭目,就須盡力應酬。這就叫做江湖上的規矩。”

幹掉你的很可能不是同行

盜匪請鏢師吃飯,隻是小說傢所言,未必能信,但這些描寫,的確也揭示瞭鏢師和大盜之間互不侵犯的江湖規矩。然而江湖的時代終將會過去。京城八大鏢局聚集地前門大街旁,一座西洋大樓落成,這就是至今尚存的前門火車站。龐大的火車頭碾壓著冰冷的鐵軌,火車從數百年鏢師走過的土路旁疾馳而過,汽笛聲震耳欲聾,熟悉江湖規矩的鏢師目睹這一切,不免露出苦澀的神情。老舍的小說《斷魂槍》是這樣描寫京城鏢師面對現代文明的惶恐的:

“他們的長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麼用呢;連祖先與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靈瞭啊!龍旗的中國也不再神秘,有瞭火車呀,穿墳過墓破壞著風水。棗紅色多穗的鏢旗,綠鯊皮鞘的鋼刀,響著串鈴的口馬,江湖上的智慧與黑話,義氣與聲名,連沙子龍,他的武藝、事業,都夢似地變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車、快槍,通商與恐怖。”

清朝末年的北京火車站。來源/中國國傢博物館

走南闖北的他們當然知道火車,但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些幾年前還隻能在唐山煤窯邊上拉煤的鐵傢夥,幾年前還眼見義和團民單靠人力拆毀鐵軌就能破其“妖術”的玩意兒,如今居然以龐然之姿,毫不留情地取代自己。數百年日復一日苦練傳統武術的鏢師發現,他們熟悉的那個商業江湖沒瞭!

同時,票號和銀行的先後出現,讓鏢局生意雪上加霜。鏢師千裡走鏢護送銀兩,歸根到底是金融手段和信用手段的缺位,如果能有足夠信用的票據,本是不必使用大量貴金屬直接交易的。《盛世危言》這樣記載:

“銀行予以存折,隨時可支,雖朝存夕取,不以為厭……其銀行所出鈔票,每張一元至五百元,到處通行。商銀行所出者,必須經官驗看,核其存庫銀錢若幹,始準出票若幹。若今之洋商所用銀票,並不由中外官吏驗看虛實,不論多少,惟所欲為。”

可見清末的西洋銀行已經開展瞭異地存取業務,而且頗得中國官紳信賴。就這樣,火車站邊的商社取代瞭行走各地的商幫,小巧的存折取代瞭土路大車上押運的銀兩,鏢局逐漸門可羅雀。

民國票號“昇”字水牛角印章。來源/平遙縣中國票號博物館

當年的鏢師和盜匪都使用冷兵器時,雙方的武力維持著微弱的平衡。清末華北遭遇瞭黃河改道和多次人禍,土匪橫行,鏢師們也適時地采購瞭一些火銃或西洋手槍,增強瞭火力。但不到關鍵時刻,鏢師是不會使用這些射程不足五十米的稀罕物件的。很多時候隻要露出槍把,甚至拍拍腰間的鼓包就能嚇跑盜匪。隨著北洋軍閥割據時代的到來,大量軍閥潰兵成為土匪,這一武力平衡也隨之打破。當年雙方都使用弓箭時,鏢師們展示一下肌肉就能讓響馬放棄搶劫,但到瞭民國初年,土匪身上的北洋新軍制式步槍——奧地利造的曼利夏(Mannlicher)步槍(單倉容量五發,表尺射程超過一千米),讓過去的威懾舉動變成瞭滑稽的行為藝術。

清末雙管前膛木柄銅手槍。來源/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民國初年秩序崩壞,亂世之相已現端倪,土匪的規模更是遠遠超過瞭鏢師們的想象。土匪們攻破縣城,殺傷百姓的案例時有發生,甚至其中的土匪巨寇直接被各路軍閥封官。大者如劉鎮華、劉茂恩兄弟的慣匪集團,先後被曹錕、吳佩孚委任官職,勢力大時曾圍攻西安城長達8個月,幸有楊虎城、李虎臣兩位將軍守城,直到馮玉祥軍前來支援,危機才慢慢化解。在強大的土匪團體面前,再想單靠一兩個鏢師就能安全護送金銀細軟,無疑是癡人說夢。就這樣,當年威風八面的鏢師團體逐步走向衰落。以此為背景,清末的相聲藝人創作瞭《倭瓜鏢》,描述武藝不精的冒牌鏢師騎著牛走鏢,遇到賊人使出一出“夜戰八方藏刀式”,一刀砍死瞭胯下的老牛,受到他人恥笑。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