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喜全:戲曲藝術需要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時間:2021-07-02 15:49:41瀏覽次數:1033

“師父葉少蘭先生在葉盛蘭先生的基礎上,又豐富瞭小生很多表演方法和唱腔板式,到我們這一代,一脈相承,經歷瞭這麼多年,創造瞭這麼多的角色,劇目,唱段,能夠被人們津津樂道,流傳廣泛,我覺得,這來源於他們正確的藝術思路,還來源於中華民族獨有的審美情趣。京劇小生表演藝術能夠得到觀眾認可、欣賞、模唱,並且能夠去研究它,這正證明瞭這門行當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必要,更有其發展、壯大的潛力與使命。”

完美的劇場藝術效果 需要演員和觀眾共同完成 

金喜全經常去天津演戲,但每次獲得的感受都不相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天津觀眾非常懂戲,非常熱情,哪個節骨眼兒應該叫好,哪個節骨眼兒看哪點,都有反饋。金喜全說,天津是一個有戲曲底蘊的城市,京劇在這裡基礎很強,觀眾的實力也很強,這對於戲曲表演者來說,是鼓勵也是壓力。

“‘新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聽評書肯定是聽新的,看戲往往看熟的。對於演員,第一次演出就像彩排,一出戲一直演,熟才能生巧,熟瞭才能慢慢接近劇中人,慢慢感受舞臺、觀眾、服裝、樂隊、老師給予的一切。頭一次演根本沒有精力去感受這些,演得多瞭就知道怎麼表演更好,氣度怎麼才能更飄逸、瀟灑,怎麼唱能與樂隊配合得更好,哪點的節奏撤下來、推上去等等。如此日積月累,戲就會演得越來越好,觀眾也會看得賞心悅目,自己也會輕松、自如。”

金喜全在京劇《柳蔭記》中的梁山伯扮相

金喜全在京劇《牡丹亭》中的柳夢梅扮相

京劇是劇場藝術,劇場互動一直都有。金喜全說,劇場藝術離不開觀眾與演員的交流,觀眾與演員的交流是劇場藝術的魅力所在之一。看電影叫好,別人會覺得很尷尬,看戲的時候不叫好,覺得也很尷尬。京劇舞臺表演需要和觀眾互動,演員不怕和觀眾互動,不怕觀眾活躍,就怕冷下來,觀眾叫好,演員更賣力,表演就會更放松、更自如、更投入。如果一出戲開始,演員上臺,觀眾沒有反應,這對於演員來說,會越演越沒有狀態,掉冷水盆裡瞭,行話叫“審賊”。

“臺上是瘋子,臺下是傻子,臺上不瘋,臺下不傻。臺上表演人物要逼真、引人入勝,臺下觀眾才會癡迷,進入劇情和人物處境裡面,觀眾會跟著你哭、笑,緊張、驚恐或悲哀,這樣演出才有味道。演員一段唱,能把觀眾唱流淚瞭,一句話能把觀眾逗樂瞭,有時哭著笑起來,有時笑著哭起來,這就是舞臺藝術,這就是戲曲、劇本、演員的魅力。”

金喜全在京劇《臨江會》中的周瑜扮相

金喜全在京劇《謝瑤環》中的袁行健扮相

當被問到,不是戲迷的人怎麼當上戲迷?金喜全笑談,首先學會叫好,叫好不是鼓掌,要真正的叫好叫出來,在劇場真正地喊出來,要是喊對瞭地兒,就是一個正規戲迷瞭,喊對瞭節骨眼兒,那就是超級戲迷瞭。

戲曲來源於民間,觀眾的叫好是給演員的一個最高鼓勵,也是一種承認和贊賞。一出戲謝幕時,觀眾來舞臺前側與演員進行近距離的交流,這種互動是不可缺少的。金喜全在演出中發現,現在觀眾欣賞素養與水平的逐步提高,“這對演員也提出瞭更高標準的要求。”

“我就要選擇京劇”

“傢裡老人都喜歡看戲,慢慢地我就有瞭興趣。”金喜全小學畢業後考入河北省藝術學校,正式開始學習京劇。在考入戲校之前,戲曲這顆種子在他幼小的心田已然悄然萌芽。父親在劇團工作,因此他經常“混跡”劇團,留戀後臺。“小學的時候父親騎著自行車接送我,我就在自行車上問關羽、趙雲、張飛、劉備怎麼回事兒,父親會耐心地講每個故事、人物,我越聽越感興趣,慢慢地喜歡上瞭京劇。”

當石傢莊重點中學與省藝考錄取通知書同時到金喜全的母親手裡時,“母親希望我讀書,但她讓我自己選,我的態度很堅決——我就選擇學戲,我就喜歡京劇。”最後傢裡人尊重瞭他的決定,“雖然念瞭戲校,但我自己補習文化課,我一直認為戲曲演員不能放棄自己的文化修養。”在藝校的4年時間裡,金喜全受到瞭劉長城、張靖祥等京劇前輩的教導,打下瞭堅實的基本功基礎。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