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桐:真正的京劇大傢都是改革傢

時間:2021-05-20 17:39:36瀏覽次數:1345

“能夠在名傢薈萃的《龍鳳呈祥》中有一席之地,這證明瞭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5月1日晚,在天津津灣大劇院上演的京劇《龍鳳呈祥》中,舒桐扮演最後亮相的壓軸人物張飛,他功力不凡,念白詼諧,一聲“小弟張飛,參見新嫂嫂……”,又學奇彤扮演的孫尚香念白 “三弟免禮”,使得現場氣氛達到高潮,觀眾無不擊掌喝采。

在《龍鳳呈祥》中,舒桐扮演的張飛一角是京劇架子花臉應工,由於時間原因,聽琴、闖帳的文戲章節刪掉瞭,直接展現張飛喬裝打扮去接大哥的武戲。舞臺上展示張飛在蘆花蕩接駕,觀眾看的是架子花臉演員的工架,演員需用腳底下的節奏、功夫、身段,來表現人物的特點,相比其他文戲以唱為主的角色,舒桐扮演的短打張飛隻此一人。從現場觀眾熱烈的反響來看,這是一場完成度很高的表演,整個演出舞臺節奏明快,視覺效果歡愉。

舒桐在京劇《龍鳳呈祥》中的張飛扮相

舒桐在京劇《龍鳳呈祥》中的張飛扮相

舒桐介紹,在傳統的劇目裡面,前面所有的角兒都亮相瞭,張飛擔任的是畫句號的角色,因此責任很大,觀眾都在期待著,不論演出多少次,都不能有絲毫松懈,否則影響整出戲的演出效果。

好嗓子是哭出來的

舒桐以架子花臉應工,這要求演員在表演的時候要有聲音的共鳴,炸音,唱出虎嘯龍吟的感覺,得從造型、聲音上表現出張力,勾勒人物粗狂、豪邁的特點。“要有一點誇張的效果,給觀眾的聽覺是為之一振的感覺,因此表演很有爆發力。”

現為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主任、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班主任的舒桐出生於梨園世傢,談起自己的從藝之路,笑稱“我的嗓子是哭出來的,你看我現在蘆花蕩還能搬腿,這就是當時吃的苦。”

舒桐的姑爺爺是小生前輩程繼先,父親做科於天津稽古社師從武生名傢李蘭亭,母親畢業“四維戲校”,父母解放前參加革命轉業後進入中國京劇院老四團。1958年,父母所在的院團響應國傢號召支援西北邊疆建設,落戶寧夏。舒桐從小在北京的保姆傢裡長大,雖然脫離戲曲的傢庭氛圍,巧合的是帶他的保姆一傢也是票友,“那是真的喜歡唱戲,我想這可能是出於遺傳基因,在北京上學期間,每逢少先隊員演出,我的表演曲目就是唱戲。”舒桐回憶,後來他隨父母到寧夏住劇團大院,一有空餘時間,就去看團裡排戲,這樣的日子持續到初中畢業。 “父母認為學戲太苦瞭,成角兒太難,要有悟性,要有耐心,能吃苦,還得要有名師指導,好的機遇,方方面面才能成就一名角兒。”1986年即將初中畢業的舒桐不顧父母反對,毅然報考寧夏藝術學校,正式踏進戲曲藝術的大門,學京劇6年。

舒桐與父親舒茂林

由於正式學戲晚,基本功不紮實的舒桐,要花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頭兩年我天天哭,就是練基本功,腿功的時候,天天嚎,那是真嚎叫,聲嘶力竭,直到現在同學聚會,他們都提起來,說我的嗓子是哭出來的。”談起那段難忘的歲月,舒桐深深感激父親,“藝校在郊區,每天5點下課,父親騎車來到學校,看著我練私功,六年沒有間斷過。直到5年級,我進團實習,父親也是每天早上起來6點起來,到練功廳陪我拉戲。”舒桐打心底裡對京劇的熱愛,不怕苦、不怕累的咬牙堅持,再加上父親的幫助,讓他在心裡暗暗發誓“我一定得練出來,爭口氣。”

1993年,剛工作1年的舒桐在劇團門口看到瞭中國戲曲學院招生簡章,毫不猶豫報考,並以專業第一名被錄取,“考的時候很有自信,在西北演出的時候非常困難,劇團不景氣,沒見過胸麥。我考的時候看到胸麥,覺得很新奇,這唱起來太省勁兒瞭。“

如願以償進入戲校的舒桐,在京劇藝術學習的道路上又邁上瞭更高的嶄新臺階。在學戲的十年裡,舒桐先後受教張元奎、葉盛富、馬名群、馬名駿等多位名師,在讀青研班期間又得到瞭花臉名宿景榮慶先生的親授,也進一步確定瞭要主攻架子花臉行當。談及當初專業的選擇,舒桐說:“當時架子花臉演員比較缺,要求也高,又要會表演,又要會功夫,而且還得有好嗓子,我的老師的架子花臉是全國首屈一指的,他認為我的基本功學架子花臉非常適合,所以,我就走的是架子花臉的行當,到今天印證瞭我的選擇和老師給的指導是正確的。”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