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桐:真正的京劇大傢都是改革傢

時間:2021-05-20 17:39:36瀏覽次數:1347

景榮慶先生給舒桐講戲

京劇的創作一定要緊跟時代的節奏

前段時間,舒桐去上海和老師尚長榮先生學瞭一出新戲——《扯旨破金》,這是滇劇經典的保留花臉劇目,1956年由中國京劇院移植改編,阿甲先生導演,王玉讓先生主演,“我們這次排練,是經過老師的回憶和上海京劇院的改編和再創作,把這出戲搬到瞭上海的舞臺,在逸夫首演,得到瞭觀眾很好的反應。”

2019年,舒桐拜在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傢尚長榮先生門下,進一步提升瞭他的舞臺藝術。談起恩師,他說,尚長榮先生走的是京劇藝術真正的守正創新之路。師父的戲曲基礎非常紮實,也正因為此,才有瞭他的三部曲。雖然80多歲高齡,但他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是需要當今演員學習的 。“師父的教導對我的藝術道路是又一次的升華,鞭策著我不斷前進。”跟隨尚長榮,舒桐學瞭很多傳統戲,《牧虎關》《連環套》《黑旋風》《白良關》等花臉代表曲目。

舒桐與師父尚長榮

舒桐在京劇《黑旋風》中扮演李逵,獲得瞭第二十七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舒桐在京劇《群英會》中的曹操扮相

“師父對於傳統的劇目,都有新的創作理念,新的處理手段,能將傳統的劇目表現出合乎現代的節奏和觀眾的審美,在不傷害京劇藝術本體的前提下,哪點節奏要緊湊,哪些場次應該刪去,他都能進行大膽的改革。這次在上海的演出印證瞭這樣的做法,觀眾完全是能夠接受的。”

說到師父藝術之路能永葆年輕的“秘訣”,舒桐說起師爺爺尚小雲也是位改革傢,尚長榮有著豐厚的傳統戲基礎,理論學習非常紮實,又接觸瞭文化理論的學習,思想非常活躍。同時,他到瞭一個最充滿活力的城市。“相比北京,上海的環境比北京更加寬松,觀眾包容性更強,給與瞭他創作和改革的環境,成就瞭他三部曲的創作以及創新理念。”

舒桐在京劇《白良關》演出後,尚長榮點評

當被問及京劇藝術在當今如何才能煥發新活力時,舒桐說,京劇的發展一定要有所傳承,但在繼承的基礎上,京劇的創作一定要緊跟時代的節奏,符合觀眾的審美要求。“從京劇誕生到現在,所有成傢成派的藝術傢,都是改革傢,都是創新傢,都是其不同於前輩的獨有的藝術魅力。”

創新的前提是夯實基本功

在5月4日至8日,“守正創新”——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一流專業建設成果匯報第三度抵滬與觀眾見面。演出結束,部分觀眾表示,能夠看到一批新生力量踏實正統地為傳承京劇藝術而不懈努力,並且取得如此紮實的成績,倍感激動,在他們的身上看到瞭戲曲藝術的未來,希望京劇系每年都能帶著高質量的劇目來到上海,為上海觀眾帶來傳統與青春兼蓄的藝術饗宴。

身為京劇教育工作者的舒桐,關心戲曲教育的發展,他認為京劇的創新,最為根本的就是抓基礎,繼承與創新並非對立,先有繼承,後有創新,特別是在打基礎的學生階段,隻有繼承好瞭,打好瞭基礎,才有可能談創新,否則,就是本末倒置,失去瞭京劇本體的根源。“所有成門成派的藝術大傢,其藝術道路,都是在嚴格的科班學習中,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然後才闖蕩社會,融入市場,見觀眾,才有瞭新的創作,這是京劇人才培養必要的規律。”

舒桐在新編歷史劇《關天培》中扮演關天培

舒桐受教於名師大傢,也謹記他們的教誨,傳承其所長。在教學與管理中,他本著“夯實基礎,創新不忘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學校的學生,最根本的任務:打好基礎,繼承好傳統。再通過觀摩,體驗新的創作手法和創作形式,在融入新的創作理念時,要用開放的思維,可以借鑒不同的藝術手法,包括戲劇手法等,作為輔助的手段來激發或者是補充創作能力,“但最根本的就是繼承傳統,夯實基礎。”

舒桐激動地提及,去年在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校慶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的來信:“這是對我們70年校慶一個最好的禮物,也是對中國戲曲教育最大的肯定。‘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這讓我們對中國戲曲教育充滿瞭信心。”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