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銹帶”進身時尚“秀帶” 成都東郊蝶變記

時間:2024-02-29 10:32:18瀏覽次數:1572

在東郊記憶,許多獨具特色的商鋪和品牌都是由趙明、李雨壕這樣的“青春主理人”創立的。他們形成瞭一支挖掘當前年輕人生活樣本的隊伍,立足年輕人的想法和情感進行創新表達,打造的原創品牌集群“吸粉”無數。

消費者和品牌方“用腳投票”,讓東郊記憶成為成都的時尚產業新高地、城市形象新窗口和文化旅遊新地標。

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效益

時間倒回3年前,彼時東郊記憶還是一派蕭索。自2011年開園以來,東郊記憶曾經歷連續10年虧損的狀態。

“‘房東思維’帶來的是長期低效益、低水平運作,進一步導致經濟效益虧損、社會效益不足,沒有達到工業遺存活化利用的初衷。”母濤並不諱言。

深化認識後,成都傳媒集團鎖定方向——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效益!

一套“組合拳”隨之打出:

2019年3月,東郊記憶園區改革方案開始醞釀。通過完善決策機制、成立成都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和東郊記憶深化改革工作組、進行資產評估、廣泛接觸目標合作企業、反復論證轉型路徑、公開掛牌方案……東郊記憶轉型路徑逐漸明晰。

“經過反復研判,我們重新對東郊記憶進行定位,從辦公業態升級為消費場景,瞄準年輕人為消費主力,定位為國際時尚產業園。”母濤解讀園區改革“一個定位”。

2020年10月,東郊記憶園區運營機制轉化改革工作啟動實施。

2021年7月,成都傳媒集團旗下成都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在西南聯交所以“整體出租+公開掛牌+進場交易+綜合評審”方式,引入文創園區專業運營商——成都東方正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整體運營東郊記憶園區,推動東郊記憶經營機制轉化和整體提檔升級。

“采取出租競價+綜合評審的方式,是為瞭避免出現‘價高者得’,更是為瞭確保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母濤在解讀轉換運營機制路徑時表示,通過利益捆綁機制結成命運共同體,雙方共同推動園區整體轉型升級。

成都傳媒集團給出“四個提升”的要求體現國企改革深意——“提升業態品質、提升品牌形象、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兩個效益”,細化瞭五大類11個分類40多個指標的指標體系。為瞭防止承租方的承諾在運營階段落不到實處,考核方案明確瞭處罰和運營機制,兩年不達標就退出。

園區要“吐故納新”,必須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改革。

“第一刀”砍在成都傳媒集團的自身利益上:集團旗下的物業公司、旅行社、出版社等子公司均退出園區,連園區的所有方成都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也僅在園區留下一間辦公室協調問題。

“多服務、少伸手”,給足運營方空間和活力,讓專業的人做好專業的事。

“成都傳媒集團開創瞭超大園區的機制轉換模式,讓我們看到瞭未來的無限可能,吸引瞭我們來參與。”在成都東方正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兼總裁羅邴文看來,成都傳媒集團傳媒影響力大,在宣發和品牌上優勢足;東方正火長於市場,品牌運營能力強,雙方攜手找到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共贏的平衡點。

考核倒逼運營效能的提升。在品牌和遊客湧來之前,創業者先紮下瞭根。在北京從事音樂工作的羅邴文,回到成都接手東郊記憶園區運營後,吃在園區、睡在園區、守在園區,和團隊一點點把褪色的園區刷新風貌,引來“青春主理人”註入產業內核,園區由此“破繭”。

在改革過程中既發揮國企資源優勢,也發揮民企市場優勢,雙向奔赴,相得益彰。

從“銹帶”到“秀帶”

杜甫草堂的朱砂紅墻映著竹影簌簌,雨後竹林的清香久久縈繞,在技術與藝術的碰撞中,《春夜喜雨》的意境在遊客眼前徐徐展開。

作為韓國數字設計公司帝視特在中國內地打造的首傢集科技、藝術、展覽為一體的沉浸式藝術館“ARTE全沉浸式美術館·成都”,開業半年就吸引遊客超過20萬人次。

帝視特中國總經理蘇小霖直言,企業在推進中國市場時曾多方考慮選址問題,最後因這裡達20萬平方米的工業遺產與東郊記憶“一拍即合”,5000平方米的大空間足以絕佳呈現世界頂尖的數字媒體藝術體驗,而紅墻拱門見證瞭城市變遷的脈絡,也與美術館的“調性”相符。

開闊大氣的層高、非標準的空間造型,過去是老舊工業遺存被視為弊病和短板的關鍵。然而東郊記憶發揮空間特色,讓復合性的業態和空間,成為吸引音樂演藝、藝術展覽等生態集聚的天然優勢。如今帝視特光影變幻的展區,曾經是老廠區的黑白顯像管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