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夏日“續命水”有哪些?

時間:2023-07-17 10:51:42瀏覽次數:1542

夏日炎炎,很多人都要靠一口冷飲“續命”。如今,各式各樣的奶茶店、咖啡店、糖水鋪等不斷推出的夏日飲品沖擊著我們的味蕾,承包著我們的夏天。實際上,這樣的夏日“續命水”在古代早已出現,聰明的古人利用天然食材研制出瞭各式各樣的既美味又健康的解暑飲品。

檸檬水夏季冷飲。

攝影/nadianb,來源/圖蟲創意

先秦時期便有瞭最初關於飲料的記載。《周禮·天官》中記載有一個職業叫“漿人”:“漿人: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入於酒府。”漿人是負責掌管“六飲”的人,也屬於酒官的一種。而“六飲”則是古代最早的飲料,根據發酵程度及原料的不同分為不同種類。隻不過,這一時期的飲料並沒有如此多的種類和功能之分,口味也不一定能滿足人們的味蕾,且局限於王室,很少走入民間。

戰國青銅冰鑒。據《周禮·凌人》:“春始治鑒,凡外內饔之膳羞鑒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鑒。”古人用這一器物來冰酒,尊缶內裝酒,鑒、缶壁之間的空間放置冰塊,在春夏之季就可以喝到冰涼的酒。來源/中國國傢博物館

古代的蜂蜜水:蜜水

漢代,一種叫“蜜水”的飲品出現瞭。蜜水做法簡單,就是在井水中加入蜂蜜,加以攪拌。實際上就是我們常喝的蜂蜜水。我國食用蜂蜜的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商代。蜂蜜在當時的產量不高,可謂珍稀之物,也隻有上層社會才可在夏日享用這甜蜜的蜜水。

具有藥物功效的湯劑:飲子

到瞭唐代,人們對飲品的要求更高,做法更講究,出現瞭一種叫“飲子”的飲品。“飲子”,簡稱“飲”,最早泛指“作湯代茶”不規定劑量的特殊湯劑。考究“飲子”這一術語,在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煮的《外臺秘要方》可見。“飲子”和“湯”在制作方法上並沒有根本區別。“飲子”是一種不拘時間、劑量服用的湯劑,可代水常飲,冷熱服食都可以。相比於藥物,飲子的口感更佳,如飲茶一樣。由於飲子兼具保健功效與口感風味,且制作方法較為簡單,因此風靡一時,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很喜歡。《太平廣記》中記載:“長安完盛日,有一傢於西市賣飲子,用尋常之藥,不過數味。”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還記載瞭飲子的作用。孫思邈將飲子與湯藥相比較,認為“凡欲醫此病,知先後次第,不得漫投湯藥以失機宜,非但殺人,因茲遂為痼疾”。他認為不能一開始濫用湯藥治病,這樣反而適得其反,真正的用藥程序是“已既得之,當進三味竹瀝飲,少似有勝於常,更進湯也”。這“三味竹瀝飲”就是將竹瀝、生葛汁、生薑汁調在一起的飲子。“患熱風者,必先用此制其熱毒。服訖覺四體有異似好,次進後湯”。孫思邈將飲子放在湯藥之前服用,一則表明飲子具備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二則說明飲子較為溫和,可像日常飲品一樣常服。

唐代《藥性論》中記載的“冷飲子”大致是唐代出現的飲料:“虎杖……味甘平無毒。主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暑月和甘草煎色如唬泊可愛,堪看,嘗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徹如冰白瓷器及銀器中盛。似茶吸之。時人呼為冷飲子,又且尊於茗。”虎杖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可在暑熱季節用於解暑,其口感微酸帶甜,放到井裡冰鎮,非常適合消暑。其中的“冷飲子”或許也是“冷飲”一詞最早的出處。

唐代章懷太子墓壁畫,仕女(右)手捧酥山(酥山即唐代的冰激凌)。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

唐代的飲子將湯藥和飲料合二為一,利用飲料的特性,選擇藥性較溫和、味道較甘平的藥物煮出湯劑,使人們在日常可以像喝飲料一樣服用湯劑,既具有湯藥的功效,又不失甘甜的口感。

飲子的高階版:熟水

宋代飲料得到進一步發展,除瞭傳統的飲子,還發展出“熟水”。所謂熟水,即用植物或果實作原料煎泡而成的一種類似飲品的中藥湯劑。宋代陳直所撰的《壽親養老新書》,對熟水進行記載:“稻葉、谷葉、楮葉、橘葉、樟葉,皆可采。陰幹,紙束懸之。用時火炙使香,湯沃冪其口。”

熟水的種類繁多,材料豐富。據記載,最早的熟水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喝的“白豆蔻熟水”。李清照在《攤破浣溪沙》中寫道:“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詞中描述瞭用中藥豆蔻煎制而成的熟水。“白豆蔻熟水”中的原料白豆蔻於唐代中醫史書《本草拾遺》中有記載:“白豆蔻性味辛溫,有化濕行氣、暖胃消滯的作用,多用於濕阻氣滯、胸悶腹脹、胃寒腹痛、宿食不消等癥。”李清照在喝瞭白豆蔻熟水後,其暑濕困脾癥應是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