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查海遺址,追溯古老中華文明

時間:2023-08-03 10:22:19瀏覽次數:1184

文明源頭之上或有更早的文明曙光

20世紀80年代,考古學傢郭大順在大凌河畔的牛河梁,發現瞭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廟、壇、塚,尋到瞭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將中國文明史向前推進1000年。而源頭之上,是否還存在著更早的文明曙光?

2021年1月1日,“阜新市查海文化遺址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阜新市成立查海遺址群保護及開發利用工作領導小組,持續推進查海遺址群保護開發利用及查海考古遺址公園籌建工作,使查海遺址有效保護、合理利用邁入正軌。8000年前的遙遠文明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也引發瞭人們無限遐想。

在眾多觀點中,吉林大學學者趙賓福認為,“中國現階段發現處在公元前7000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可按時間先後劃分為查海時代、仰韶時代、龍山時代。”這一觀點明確提出瞭“查海時代”的全新概念。對此,郭大順表示,“文明不隻是物質概念,還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概念。而在查海遺址,除瞭完整的聚落之外,還有玉、龍、石雕神人面像等發現,這就為叫響查海時代提供瞭考古證明。”

近年來,遼寧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陳山始終在查海遺址周圍考古。他認為,查海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化圈體現在不同的文化區域,而北方的查海遺址群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也是學術研究的熱點。

“我們在查海遺址開展植物考古,發現瞭小米,更加證實查海先民已經從事瞭農耕生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介紹,這表明,查海先民已經進入農業社會階段,為我們探討古代農業起源,追溯一萬年中華文化史提供瞭重要的考古實物證據。

“總而言之,以查海遺址為代表的諸多遺址所展露出的新的文化因素已經讓世人得以窺探一個新的宏偉時代的雛形,反映出中國北方地區人類社會在距今8000年所發展出的社會文明程度。”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時代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趙輝表示,考古人下一步目標是在查海遺址尋找文化線索,找到線索就能找到文化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