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動不動就被貶,逆境中為什麼心態還那麼好?

時間:2023-10-19 10:06:56瀏覽次數:1594

作為北宋著名詩人、文學傢、書法傢、畫傢、治水小能手、旅遊達人、美食博主......蘇軾的仕途卻可謂潦倒,守孝回京不久就得罪新黨,自請出京任職,在地方上這裡遇蝗災,那裡遇洪災,苦不堪言;本以為可以做出政績回京升職,卻因一篇文章被貶入獄......盡管如此,他在世事艱難中依舊將日子過得充實,為百姓疏湖築堤,自創美食,留下“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詩句,世人皆稱他為“蘇東坡”“坡仙”。這不禁讓人疑惑,遇到事兒的蘇軾怎麼不幹脆擺爛退休歸隱山林呢?


蘇軾行書《治平帖》卷引首蘇軾像。來源/故宮博物院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北宋景祐三年(1037),蘇軾出生於四川省眉山市。民間傳說,在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鬱鬱蔥蔥的大山忽然離奇地花草凋零。後世便因此流傳下一句民謠“眉山出三蘇,草木為之枯”,意思是說蘇傢三父子用盡瞭眉山的靈氣,似乎也預示著蘇軾註定不凡的人生。

蘇軾的父親蘇洵少年時不愛學習,但在27歲那年突然開竅,發奮讀書。蘇軾就是在他爹發奮的後一年出生,又過瞭兩年,弟弟蘇轍出生。蘇洵對軾、轍二子可謂精心培養。蘇軾八歲時便在鄉塾師從眉山道士張易簡讀書,後又拜眉山城西壽呂院州學劉微之教授為師學聲律。同時,蘇洵還親自教導他們為文之道。在父親的培養教導下,蘇軾受儒傢文化影響,熟讀經書,志存高遠。

嘉祐二年(1057),二十歲的蘇軾進京應考,策論以《刑賞忠厚論》得瞭第二(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誤以為蘇軾的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做,為瞭避嫌給瞭第二名,實則為第一),又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


拆去糊名的紙片,歐陽修才發現這篇文章的作者並非曾鞏,而是蘇軾。來源/紀錄片《蘇東坡》截圖 

歐陽修十分賞識蘇軾的才能,每次蘇軾有瞭新作品,歐陽修立馬“點贊轉發評論”。有瞭文豪歐陽修背書,蘇軾飛速漲粉,很快成瞭京師頂流。然而,就在蘇軾名聲大噪時,傢鄉傳來消息,他的母親程氏病故,他離開京城,回傢為母奔喪。

守孝期滿後,蘇軾於嘉祐六年(1061)參加宋仁宗親自主持的制科殿試,並一舉奪得制科三等。考試結束後,蘇軾被任命為簽書鳳翔府(今陜西寶雞市)判官。蘇軾自此走上仕途。

此時的蘇軾意氣風發,“致君堯舜,此事何難”?但父親蘇洵病逝,蘇軾又一次回傢守孝。三年後,他回到京城,此時皇帝已經換成宋神宗,時任副宰相王安石大力主張變法,以求富國強兵。變法的初衷是為瞭緩解朝廷的財政壓力,但朝廷官員分成兩派,整天圍繞著變法吵架。

蘇軾深刻體驗和感受過民間疾苦,因此他多次上書反對變法,惹惱瞭新黨。在新黨的不斷排擠和打壓下,蘇軾隻得自請出京,在熙寧四年(1071),由殿中丞被貶為杭州通判,後又於熙寧七年(1074)、熙寧十年(1077),輾轉密州、徐州任職。

不惑之年的蘇軾依然懷抱少年時“致君堯舜”的理想,他在密州治蝗災,在徐州抗洪水。還寫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自己對保傢衛國、建功立業的渴望。

元豐二年(1079),蘇軾被調任為湖州知州。此時,蘇軾在地方為官已經有瞭一定政績,日後回京升職指日可待,可命運偏偏喜歡和蘇軾開玩笑。上任湖州後,蘇軾寫瞭一篇《湖州謝表》給皇上,本是一篇平平無奇、例行公事的謝恩文章,沒想到卻成瞭蘇軾人生的轉折點。

新黨一直看蘇軾不順眼,正愁抓不到蘇軾的把柄,他們指責蘇軾《湖州謝表》中的“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是諷刺朝廷“新進”,是對皇帝不忠,甚至說蘇軾妄圖謀反。

一時間,朝內倒蘇之聲一片。七月,蘇軾被禦史臺逮捕,押往京師,關在烏臺,有數十人受到牽連,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就是指禦史臺,因植柏樹,終年有烏鴉棲息)。


“烏臺詩案”後蘇軾入獄。來源/紀錄片《蘇東坡》截圖 

但蘇軾作為當時“頂流”,粉絲基礎龐大。聽聞蘇軾下獄,多方協同展開營救,連對頭王安石都出面為蘇軾求情。130天後,蘇軾出獄,後被貶為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團練副使。團練副使並無實權,不能簽署公文,還要受到地方官的嚴密監視,對蘇軾來說形同流放。

相關推薦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