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千年故城遺址“活”起來

時間:2024-01-12 11:04:00瀏覽次數:906

“作為‘冷門絕學’,吐魯番學近些年在國際上熱度不減,但中國學者把握著主動權、站上瞭制高點。”於建軍說,新疆專門成立瞭吐魯番學研究院,定期出版吐魯番學研究雜志,設立瞭博士後工作站,與國內外展開廣泛的學術交流。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榮新江認為,雖然吐魯番學已經成為與敦煌學並駕齊驅的國際顯學,但目前來看,研究成果比敦煌學少得多。期待著吐魯番學研究院在出土文獻的整理,地域社會史、寫本時代書籍史的研究等方面,充分吸收敦煌學研究的經驗和教訓,推出更多具有時代價值的研究成果。

講好交河故事:文旅融合讓遺址“活”起來

太陽將落未落之時,月亮已經迫不及待露出倩影。調研組一行在交河故城中,偶遇瞭一場特殊的音樂會。

音樂會由中日韓三國藝術傢聯袂奉獻。他們使用的樂器有些特殊,用的是琵琶、篳篥、箜篌、古琴等宮廷復原樂器,演奏的則是《青海波》《夢胡伎》《雲中歌》等14首古樂曲。

空靈激蕩的古曲,讓那些斷壁殘垣的院落、官署、高臺、佛塔更顯蒼涼沉寂。在飽經千年滄桑的交河故城中,聆聽著跨越千年的美妙樂曲,感受古絲綢之路的繁華,也讓觀眾如癡如醉。

實際上,這場音樂會,僅僅是“夜遊交河”的一個插曲。為瞭跟上全時、全域旅遊的步伐,吐魯番市借鑒其他文化遺產“活”用經驗,從2016年嘗試推出瞭“夜遊交河”活動,此後不斷完善夜遊線路、豐富夜遊內容,樂器演奏、詩歌朗誦和民歌演唱等活動都被加入進來,增加瞭交河故城對遊客的吸引力,受到遊客的追捧。

“月色中的交河,抖落瞭一地的詩情畫意。”青年小夥艾孜哈爾·艾合拜爾身背經篋,化身為僧侶朗誦散文詩《假如我是穿行交河的僧侶》,成為“交河之夜”演出的主角。“能夠在這座世界文化遺產裡演出,讓遊客體驗吐魯番獨特的文化,我覺得非常自豪,也覺得很有意義。”艾孜哈爾·艾合拜爾說。

在過去一年多,交河故城的“推薦官”越來越多。

2023年初,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來到吐魯番,實地探訪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他在電視節目中表達瞭自己的感受:高昌故城、交河故城都是絲綢之路上璀璨的明珠。茫茫戈壁沒有將文明的光輝掩埋,相反,隨著時代的推進,它們在一代代人的守護下,成瞭新發展的見證,愈加閃耀著獨特的光輝。

同年4月,來自全國各地的15位知名油畫傢將畫板搬進交河故城,在那裡開啟瞭“和美新疆——2023年中國油畫名傢采風創作活動”。中國美術傢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對交河故城同樣贊不絕口:“交河之交既是自然界河流的交匯,也是中外文化和文明的交匯,更是當代藝術表達和遠古藝術遺存的交匯。”

創新手段講述千年文化遺產的新時代故事,成為吐魯番在交河故城保護傳承中的有益嘗試。近幾年,吐魯番市大力推動文物事業融入“一帶一路”、文化潤疆和旅遊興疆重大戰略,不斷探索將交河故城文化遺產科學保護與文化傳承、旅遊開發利用相結合,持續提高文化遺產地的知名度、美譽度和關註度。

“交河故城作為4A級旅遊景區,2023年參觀遊客量大幅增加,全年接待遊客突破20萬人次,達到24.16萬人次。我們在做好保護展示的前提下,推出瞭紅色遊、研學遊、生活遊等特色線路,進一步推動‘遺產+旅遊’融合發展。”王建東說。

為瞭增加對遊客的吸引力,吐魯番市還積極推進交河故城展示提升工程。整個交河故城遺產區,是由交河故城遺址、溝西墓地、溝北車師王陵、雅爾湖石窟等部分組成,目前僅有交河故城遺址對外開放,其餘遺產區都藏在“深閨”不為人知。王建東介紹,展示提升項目實施後,交河故城的開放遊覽面積將再增加7萬平方米,達到29萬平方米。屆時,遊客可以看到民居、陶窯等更多現在未開放的區域。同時,將借助數字化技術展現交河故城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不斷滿足遊客對歷史文化的需求。

交河故城保護的經驗與啟示

吐魯番市牢記總書記囑托,切實扛牢交河故城文化遺產保護的主體責任,推動交河故城文旅融合,在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積累瞭一些經驗和做法,值得總結。

一、將文化遺產的保護放在首位。文化遺產的保護是第一位的。屹立千年的交河故城是脆弱的,一旦損毀將不復存在。近年來,吐魯番市委、市政府以及文物局始終秉持“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的理念,把交河故城的文物保護工作放在第一位,制定瞭交河故城保護規劃,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文化遺產保護大格局,始終堅持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確保交河故城遺址及其歷史風貌和自然環境的真實性、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