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用最好的作品回報觀眾

時間:2023-09-05 09:50:03瀏覽次數:1471

核心閱讀

今年電影暑期檔交出瞭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後是中國電影新作品、新理念、新的生產方式以及全產業鏈人才的強力推動。日前,數百名活躍在電影工作一線的從業人員齊聚第六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分享創作心得,探尋未來方向,為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電影總票房為206.19億元,觀影人次為5.05億,雙雙刷新中國電影暑期檔的票房紀錄和觀影人次紀錄;在多部進口影片參與市場競爭的情況下,國產影片票房為180.57億元,市場占比為87.58%。今年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中國電影人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其背後是新作品、新理念、新的生產方式以及全產業鏈人才的強力推動。

前不久,第六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論壇上,活躍在電影工作一線的導演、編劇、制片、營銷、科技視效、創投平臺代表,以及專傢學者、電影企業代表、電影主管部門負責同志200餘人濟濟一堂,研討總結“中國電影新力量”近10年來的經驗成果,為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走出小我

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電影新力量”走過近10年歷程,成為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縮影。近10年來,一部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接力推出,中國觀眾對國產電影的滿意度、信任感不斷提升,從創作生產到營銷傳播的各領域人才茁壯成長……新時代,中國電影走出瞭一條自立自強的不凡之路。究其原因,走出小我、擁抱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眾多電影人尤其是青年電影工作者的執著追求。

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回到歷史現場,讓電影作品表現我們這個時代新的歷史發現、新的思想發現、新的藝術呈現。參與電影《革命者》創作的青年編劇張珂一頭紮進浩瀚的歷史資料,在讀完關於李大釗同志的近千萬字的資料之後,他被李大釗同志堅定的革命信仰深深震撼瞭。最終,創作者提取出“我相信”這一影片的精神內核,采取時空交錯的創新方式講述革命故事。“歷史題材創作的守正創新首先來自正確的歷史觀。”張珂說。

講好中國故事,必須捕捉時代脈動,讓電影作品表現時代普遍又卓越的精神追求、普通又不凡的追夢者。從學電影到完成第一部電影,導演劉曉世用瞭22年,他曾在各種創作方向上東奔西突,直到他的一位試飛員好友去世,深受觸動的他僅用14天就寫完電影《長空之王》的第一稿劇本。影片既講述我國試飛員群體的薪火相傳,又呈現出時代的躍遷,塑造瞭肩負使命感的中國軍人群像。“真誠的態度是創作的首要前提。”劉曉世認為,創作者應當做現實生活、時代變革的目擊者和真實的記錄者,通過作品傳遞力量和勇氣。

講好中國故事,必須走進生活深處,讓電影作品表現五光十色的生活面貌、豐富動人的內心世界。導演蘇亮在畢業多年後拍出第一部電影作品《學爸》,每逢劇本寫作陷入瓶頸,他就跑到學校門口與傢長們交流。“盡可能地走進生活深處,做一個有心人,對生活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設身處地理解觀眾在生活中的渴望與追求,創作視野總會新鮮且豐富。”蘇亮說。

心懷觀眾

增強電影共鳴能力

“觀眾”是本屆論壇研討中的高頻詞。不論身處電影產業鏈的哪一個環節、哪一個崗位,與會者都反復強調“心中裝著觀眾去創作”,用真誠的表達贏得共鳴,用最好的作品回報觀眾。

心懷觀眾,因為他們認識到電影承擔瞭重要的社會價值。多名與會者談到,一部好電影可以改變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論導演、編劇、演員,還是幕後工作人員,都應該明確電影握有可以感染人、影響人的力量。電影《孤註一擲》取材自眾多真實的案件,主創進行大量的采訪和調研。影片揭露電信詐騙的套路,目的在於引起觀眾的重視,由此在生活中提高警惕性。在創作《消失的她》時,主創團隊首要關註電影傳達的價值觀。“社會意義是電影所肩負的最重要的意義,電影人應當懷有使命感。”青年導演崔睿說。

心懷觀眾,要求創作者不能墨守成規,不斷創新敘事手法和美學表達。“讓電影具備必須在電影院觀看的特質。”曾在國外讀書工作近10年的崔睿,體驗瞭國外不同的拍攝技術和制作體系。他看到,中國觀眾的觀影需求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更迭。“觀眾們不再一味追求視覺奇觀,而更看重精神的契合和情感的共鳴,以及美學上的獨特性。”崔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