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用最好的作品回報觀眾

時間:2023-09-05 09:50:03瀏覽次數:1472

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把公路喜劇故事“搬”到海外,《唐人街探案》用“喜劇+推理懸疑”嘗試類型融合,《熱烈》讓喜劇與街舞相融合,這些影片的制作人陳祉希談到,打開對類型創作的想象力,不斷拓展電影藝術的上限,創作持續升級才能滿足觀眾期待。

心懷觀眾,應當瞭解觀眾,更好地服務觀眾。《流浪地球》上映後,郭帆團隊組織瞭問卷調研,瞭解觀眾對電影的需求。他們發現,觀眾的信息消化能力迅速提升,更偏好快節奏、高密度的電影。於是,他們創作出內容含量比第一部高出3倍還多的《流浪地球2》。除瞭常規的城市路演,他們還走進30多所中小學校,與孩子們共同觀影交流,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幻的種子。

“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找到當代觀眾的興趣切入點,讓觀眾們從富有新意的故事中感受詩人與自己的連接,歷史與當下的呼應。”電影《長安三萬裡》導演鄒靖說。

群策群力

培厚電影產業基礎

拍電影是一個合力的過程,創作生產階段需要各個工作部門的配合,上映時需要制片、宣發、院線、影院等形成合力。中國電影市場做大做強靠這樣的群策群力來實現,以創作為龍頭,產業鏈各環節相互支撐,才能構建完整的電影產業格局,電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才愈加厚實。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多名與會者十分感慨,第一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以60後、70後為主,如今的電影新力量由80後、90後承擔主力。近10年來,在諸多舉措的推動下,寧浩、吳京、烏爾善、陳思誠、韓延、郭帆、路陽、張冀、董潤年等一大批導演、編劇脫穎而出,創作瞭大量近年來在市場上獲得廣泛好評的作品,逐步成長為中國電影的中堅力量。他們以自己的創作經驗主動培養電影新人,如壞猴子、七印象、壹同制作、夢將軍等制作機構,已經組建起比較成熟的人才發掘培養體系。

科技為產業發展持續賦能。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字,再到如今向著虛擬化發展,電影技術的創新永遠在路上。“動畫電影技術非常重要,絢麗的畫面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動畫之美。越來越多新技術出現,比如虛擬拍攝、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動畫電影創作帶來更多可能性,讓創作者有更廣闊的空間。”動畫導演趙霽說。

本土視覺特效一度成為電影工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電影視覺特效又是一個復合型行業,需要技術與藝術並重的復合型人才。10年間,電影人孜孜不倦,綜合能力大幅提升。“近幾年,中國數字特效團隊已經全面主控中國大片的創作和生產,一批故事好、視效好、市場表現好的佳作接連湧現。”墨境天合數字圖像科技有限公司視效總監徐建介紹,數字特效不再是幻想類電影的專屬,很多現實題材電影也大量采用數字特效等技術手段。

沉淀已有成績,分享創作甘苦,探尋未來方向。通過深入交流,與會者更加明確中國電影的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增強建設電影強國的使命感、責任感。

“青年強,則國傢強。對中國電影而言,新力量強,則電影強;新力量強,則電影事業前程似錦,充滿希望。讓我們銳意進取,砥礪前行,在建設電影強國新征程中做出更大貢獻!”中宣部電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長毛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