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嘆又可愛!古代“顯眼包”一個比一個“打眼”

時間:2023-09-04 14:47:50瀏覽次數:1849

過瞭一千多年以後,華山還是那個華山,但登華山的顯眼包換瞭主角。據清人孫靜庵的史料筆記《棲霞閣野乘》載,清代著名的經史傢畢沅在任陜西巡撫的時候,曾經也率領幕僚登華山。在登華山時,畢沅很狂,“舍乘輿攀援而上,尚不覺其險也”。然而他幾乎跟韓愈拿瞭同一個人生小劇場的劇本,在登上華山頂峰之時,他意氣風發,看向四周,又俯視山下,後發出瞭一陣尖叫:“華山這麼高,這麼險,我下不去瞭!”

華山頂上歷史重現,畢沅也是先爆哭,隨後又給傢人寫遺書,同樣身邊也是一群勸瞭也白勸的人。與他一起同登華山的人安慰道:“你隻要不看兩邊,隻看腳下的路就能從容下山。”畢沅一邊哭一邊說“不聽不聽”。好在與畢沅同遊的幕僚比韓愈的朋友機智,沒有驚動縣令。他們私下開瞭個緊急小會議,會議決定將畢沅灌醉到不省人事,然後把他裹進毯子裡,一路用繩索垂吊下山。

一不小心就丟人現眼的畢沅並沒有感到特別尷尬,他很坦然地對幕僚感慨道:“老夫今日得生還矣。”反正已經丟臉瞭,那不如將格局打開。後來,畢沅還專門籌瞭一筆款,用來拓寬登蒼龍嶺的山路。看來,偶爾當一回顯眼包也沒什麼大不瞭,尤其是善良的顯眼包,裡外都透著可愛。

一代又一代的顯眼包告訴現代人一個道理:人生難免會有當顯眼包的時候,不要刻意為之,小作是笑談,大作是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