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子的開學裝備來瞭解一下

時間:2023-09-01 10:18:06瀏覽次數:1375

資料圖:清代龍騰紫氣端硯

筆筒起源較早,很可能在毛筆出現後不久就應運而生瞭。三國時期的陸璣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螟蛉有子》中說:“或書簡筆筒中,七日而化。”這是關於筆筒較早的記載。從考古挖掘來看,湖南長沙戰國楚墓出土的竹管(內藏毛筆),是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筆筒。據此推斷,最早的筆筒可能為竹制,之後演變為紫檀木、銅、陶瓷、象牙、紫砂、黃花梨、玻璃水晶等材質,樣式也越來越豐富。海南省博物館藏有清代青花開光花卉紋壽字筆筒、清代青花花鳥紋筆筒、清代竹雕赤壁夜遊圖筆筒、清代黃花梨筆筒、民國時期雕花紋木制筆筒、民國時期青花綠龍紋筆筒等9件筆筒。這些筆筒不僅實用,也具有較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

小文具也有妙用

除瞭常見的筆、墨、紙、硯,如果傢裡條件允許,古代學生也會使用一些精巧的小文具,它們的用處也不小。比如看起來有點像個小枕頭的臂擱,在伏案書寫的過程中能發揮不小的作用。古人的書寫習慣是從右往左,無論在竹簡上還是在紙張上,他們著長袖服飾書寫,袖子都很容易沾到墨跡未幹的文字。怎麼辦?聰明的古人於是發明瞭放置在竹簡上或紙上的臂擱。

資料圖:清代青花魚形瓷硯滴

臂擱一般由竹子、檀木、玉等材料制成,中間有一定的弧度,這個弧度正好可以用來遮蓋剛剛寫好的字。讀書人每寫完一行字,就把臂擱罩在字上,這樣就可以避免袖子拖到墨,既弄臟瞭衣服,也毀瞭辛苦寫成的文章。因為放於手腕之下,也有人稱臂擱為“腕枕”。細細觀之,臂擱與如今“鍵盤俠”們鋪在電腦鍵盤下的護腕墊,有異曲同工之妙。

為瞭讓作業本和卷面幹凈整潔,現在有不少學生使用橡皮擦、塗改液、修正膠帶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時也有功能類似的修改工具。在以竹簡為書的年代,古代讀書人一般會在案頭放一把書刀。書刀通常是用鐵片做成的小刀,一旦寫錯字,伏案者便將其取來,把錯字刮掉,然後重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