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書齋裡的“禦寒神器”

時間:2024-01-30 10:44:44瀏覽次數:1201

古人發明暖硯,就是為瞭用硯溫墨,防止筆墨凍結,以便揮毫流暢。早期關於暖硯的記載有唐人張說在《張燕公集》中的一則《暖硯銘》:“筆鋒曉凍,墨池夜結,香炭潛燃,推寒致熱。”白居易在《青氈帳二十韻》也有詩雲:“硯溫融凍墨,瓶暖變春泉。”唐明皇藏有一方制作極為精巧的暖硯,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內庫中有七寶硯爐一所,曲盡其巧。每至冬寒硯凍,置於爐上,硯冰自消,不勞置火。冬月帝常用之。”此後的宋、元、明、清各代均有承襲,暖硯逐漸演變為一種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的文房雅具。宋人王之道《和張文紀詠雪二首》有詩雲:“三杯強沃澆腸酒,一捻聊分暖硯鹽。”明人屠隆在《紙墨筆硯箋·冬月硯》中記載瞭明代使用暖硯的情景:“冬天嚴寒不可用佳燕(硯),得青州熟鐵硯,可以敵凍,炙硯需用四腳掙爐,架火硯上,微微逼之,或用硯爐也可。”現存最早的暖硯實物為1982年在甘肅靈臺縣百裡鎮北宋中晚期的窖藏中出土的一方陶暖硯,硯膛中空,置放炭火,雙面硯可同時受熱。

暖硯造型包括正方形、長方形,六方形、八方形、圓形、鼓形等,從功能上分有兩種類型:一為“水暖型”,即在墨堂之下鑿出空腔,通過註入熱水使硯面的溫度升高;二為“火暖型”,即在硯面之下制成空腔,引入炭火燒烤或置放油燈加熱。火暖型暖硯要經受炭火的長時間烘烤,端石、紅絲石、洮石等柔滑潤澤的硯石很容易被烤焦開裂,所以隻能選用硬度更高、質地致密的歙石或松花江綠石制硯。由於暖硯制造工序復雜、造價較高,屬於文房中的奢侈品,一般寒士很難用上。到清代中晚期,紫砂暖硯出現,為收入低下的文人使用暖硯提供瞭機會。紫砂泥具有可塑性強、透氣性佳、耐高溫等特性,能制造出各式各樣的紫砂暖硯,很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內廷制作的禦用暖硯一般以銅、鐵、錫、銀為硯匣,並鎏金或鏤空鏨刻紋飾,工藝精湛。

溫酒器

清雍正“養和堂制”款青花釉裡紅八仙溫酒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古時文人往往詩酒不分傢,所以溫酒器也成為書齋必備。據記載,溫酒器最早出現於商周時期,到漢代有瞭溫酒樽,在制瓷業發展空前繁榮的宋代,則出現瞭包括註子、溫碗和蓋在內的形制巧妙、工藝精良、功能成熟的陶瓷溫酒器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清雍正“養和堂制”款青花釉裡紅八仙溫酒壺,整體造型呈葫蘆狀,由兩部分組成,上部盛酒,下部註熱水溫酒,用以長酌。兩截相合,恰為一整體,設計新穎巧妙、別具風格。該溫酒壺裡白釉,外部通體為青花釉裡紅裝飾,以釉裡紅河水為底襯,上繪青花八仙人物紋飾。

有瞭溫酒器,古人便可以在銀裝素裹的大雪天裡,約上詩朋文友溫酒把盞瞭。經過溫酒器“加持”,酒的味道更加醇香,而且有暖胃的功效,也使飲酒充滿瞭情調。唐代詩人許渾有“暖酒雪初下,讀書山欲明”的詩句;明朝詩人潘希曾也留下“宿火時溫酒,敲冰自煮茶”的吟誦。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