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泱泱中華 博大文明

時間:2024-03-26 09:47:40瀏覽次數:1395

  跋山遺址出土的象牙制鏟形器。

  殼丘頭遺址功能區分佈圖。

  郎溪磨盤山遺址出土的玉璜。

  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出土的金覆面。

  寨溝遺址瓦窯溝墓室葬車。

  霍州陳村瓷窯址出土的明代白地褐花高足杯。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出水的琺華彩蓮紋梅瓶。

10萬年前古人類如何充分利用巨型動物資源?我國深海考古達到瞭什麼樣的水平?中國先民如何開發、利用南海……日前,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群,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安徽郎溪磨盤山遺址,湖北荊門屈傢嶺遺址,河南永城王莊遺址,河南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陜西清澗寨溝遺址,甘肅禮縣四角坪遺址,山西霍州陳村瓷窯址,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按年代早晚排列)入選。

過去一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階段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考古中國”24個重大項目統籌推進,265項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系統開展,1367項基本建設考古項目有序實施,實證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10個項目,涵蓋范圍廣、學術價值高、科學意義大,成為過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

國傢文物局副局長、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關強表示,這些考古新發現,以更加鮮活的筆觸生動展示瞭泱泱中華的悠久歷史和博大文明。

1、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群

構建起山東地區舊石器文化發展的時空框架

跋山遺址群是以山東省沂水縣跋山遺址為中心的80餘處舊石器時代遺存的總稱,其發現和研究已初步構建起沂河上遊區域距今10萬至1萬年的考古文化序列。

據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李罡介紹,跋山遺址群目前出土及采集標本5萬餘件。“跋山遺址近8米的文化堆積保存距今10萬至5萬年的古人類活動珍貴證據,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來石器工業隨環境變化而發生演進的清晰軌跡。同時,跋山遺址的發現為尋找更多時空范圍內的舊石器遺址提供重要線索。目前已在沂河上遊區域發現包括舊石器時代中期、晚期,以及舊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遺址80餘處。”李罡說。

值得關註的是,跋山遺址群的考古發現首次揭示出10萬年前古人類對巨型動物資源充分利用,生動再現古人類應對環境變遷的適應策略與歷史場景。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表示,跋山遺址群的考古發現構建起山東地區舊石器文化發展的時空框架,拓展瞭山東史前遺存的分佈范圍。此外,跋山遺址群連續的文化堆積、無間斷的舊石器文化發展序列,清楚展示出本地區乃至中國與東亞早期人類與文化持續演化發展的路徑。

2、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

為探索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提供線索

殼丘頭遺址群位於福建平潭島,沿海岸山體東麓背風坡地連續分佈,包括殼丘頭、西營、東花丘、龜山等遺址。其中,西營、殼丘頭遺址發現人骨遺存,人骨直接測年結果為距今約7300年,初步研究表明,平潭史前人群與中國南方和東南亞族群有較近的遺傳關系。

此外,西營、殼丘頭遺址發現的植矽體水稻遺存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陶片中植物印痕也發現稻、粟、黍痕跡,這也是中國東南沿海島嶼最早的水稻遺存。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周振宇介紹,通過持續系統的考古工作,目前已建立瞭東南沿海島嶼地區距今7500年—3000年的考古學文化序列,形成瞭完整的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揭示瞭該地區7000年以來的史前聚落形態及其變化發展規律,反映出沿海史前早期人群兼具大陸性和海洋性特征的多樣化的生計模式。此外,研究人員對此次發現的遺存進行瞭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研究,相關成果為探索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提供瞭重要線索。

周振宇表示,海洋文明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南沿海地區的史前考古進展,以及對南島語族早期人群的深入認識,使我們可以嘗試探討中華文明起源的東南模式,窺探內陸文明向海洋遷徙的特征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