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泱泱中華 博大文明

時間:2024-03-26 09:47:40瀏覽次數:1396

3、安徽郎溪磨盤山遺址

為長江下遊地區文化演進提供典型范例

磨盤山遺址位於安徽省郎溪縣飛鯉鎮新法村,坐落於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東岸,20世紀70年代因開掘新郎川河而發現。遺址北有溝通長江水系和環太湖水系的郎川河流過,因此正處於古代文化東傳西遞、南來北往的地理節點上。

據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趙東升介紹,2015、2016和2023年南京大學聯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瞭3次發掘,在該遺址發現瞭馬傢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錢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至春秋時期的連續文化堆積。遺址延續時間長,譜系完整,是長江下遊地區少有的連續時間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可為長江下遊地區的文化演進提供典型范例。“遺址處於幾大文化區的中間地帶,又以馬傢浜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的遺存最為豐富,可成為探討崧澤文化圈和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參考。”

趙東升表示,磨盤山遺址是皖南地區迄今發現和發掘的唯一一處先秦時期保存較為完好、面積較大、文化內涵豐富、文化譜系明確的代表性遺址,對於探究該地區以及整個長江下遊史前社會復雜化、文明化進程,青銅時代的中原化進程,認識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在皖南地區的演進方式具有重要價值。

4、湖北荊門屈傢嶺遺址

再現江漢平原早期治水文明的圖景

屈傢嶺遺址是屈傢嶺文化的發現和命名地,位於湖北省荊門市屈傢嶺管理區,地處大洪山南麓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是以屈傢嶺為核心,包括殷傢嶺、鐘傢嶺和塚子壩等十餘處地點為一體的新石器時代大型遺址。

2015年以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組建考古隊,對該遺址持續開展考古工作。考古揭露一座屈傢嶺文化大型禮制性建築,發現依勢而建、規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

“2023年,考古隊會同航測、水利學、環境考古領域的專傢,經過系統勘探和多地點解剖,新發現多組水利系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陶洋說,新近發現的水利系統,集抗旱與調蓄、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等多種功能於一體,標志著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從最初被動地防水禦水轉變為主動地控水用水,實現瞭從適應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屈傢嶺遺址的治水范式,再現瞭江漢平原早期治水文明的壯美圖景,不僅為史前單體聚落的水資源管理和利用提供瞭細節支撐,而且也是研究早期人地關系、社會組織等問題的重要考古依據。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認為,屈傢嶺遺址社會及文化發展具有鮮明的連續性,多角度、多層面揭示出史前文化的發展高度和社會復雜化程度,是研究長江中遊地區史前文明化進程的珍貴物證,為探索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提供瞭典型個案。

5、河南永城王莊遺址

豫東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聚落

王莊遺址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以東約13公裡的苗橋鎮曹樓村,地處豫東平原,北臨睢水故道。去年4月至12月,首都師范大學、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遺址展開正式考古發掘。

遺址發現部分東周、唐宋時期小型墓葬,揭露一處墓葬密集分佈的大汶口文化墓地。王莊遺址大汶口文化墓地較為獨特,存在多組墓葬間的“有意打破”現象,隨葬品數量豐富,其出土的玉覆面是此類遺存在國內新石器時代發現的首例,反映出東方地區史前時期社會復雜化進程。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朱光華介紹,王莊遺址是近年來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發現,該遺址可以確認為豫東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聚落,遺址發現的環壕遺跡、高等級墓葬及出土遺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與意義。

朱光華表示,王莊遺址大汶口文化面貌復雜,陶器群融合多種文化因素,其主體遺存隸屬大汶口文化系統,但帶有中原仰韶文化大河村類型,南方地區屈傢嶺文化、良渚文化等因素,同時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

6、河南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

展示中商早期高等級貴族喪葬禮制規范

書院街墓地位於鄭州商都內城東南,由兆溝、通道、墓葬、祭祀遺存等組成,是一處結構與功能明確、具有整體系統性的商代白傢莊期高等級貴族墓地。

據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黃富成介紹,書院街墓地結構佈局清晰,年代明確,展示瞭中商早期高等級貴族喪葬禮制的規范,這是中央王朝都城內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的具有兆域(墓地四周的疆界)性質的高等級貴族墓地,凸顯諸多禮制性的制度創新,也填補瞭商代青銅文化、黃金文化等相關文化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