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博物館的特性

時間:2024-02-20 10:29:18瀏覽次數:1726

從地域性上說,每一項非遺都獨具地方特色,但是需要通過研究,才能認識和總結出來,這是非遺博物館的一項有深度要求的工作。

4.活態傳承是核心

非遺是一種活態的遺產,一旦停止活態,非遺便會消亡。活態包括兩點:一是這種非遺還在應用著,二是技藝還在傳承著。活態是非遺的核心,更是非遺保護的核心,必然也是非遺博物館展示的重要內容。

技藝包括演藝技能和工藝技術,顯示著傳承人的才華與功力,是非遺的獨特性、創造性與文化價值的主要體現。故而,在非遺博物館裡,必須突出展示非遺代代相傳的技藝、全套和有序的流程、傳統的儀規和法式,以及本真的器物與工具材料。展示內容必須嚴格、完整和真實。

技藝由傳承人體現。非遺博物館動態地展示這套技藝時,可以由經過培訓的真人演示,也可以通過視頻展現。視頻是非遺博物館保存和展現非遺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應該特別強調,博物館用視頻收集和展示的傳承人技藝,必須是該地特有的、歷史上傳承有序的技藝。在音像錄制之前,先要對非遺及傳承人做深入的研究,確認這一技藝是該非遺獨有的“絕技”,還要確認這一技藝關鍵性的技術與技巧。另外,要保證音像錄制技術的專業性。隻有高品質的音頻和視頻才能將遺產精確地記錄下來,也才能在展陳中完美地展示出來。

傳承人是非遺的重中之重。非遺的歷史記憶承載於傳承人身上,非遺的傳統技藝體現在傳承人身上,非遺的活態傳承也是以傳承人為載體的。把傳承人作為展覽的主角,是非遺博物館展示的特點。

傳承人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歷史部分,主要是指傳承人史料和傳承譜系。傳承人的傳承譜系必須經過嚴格的調查、整理和考證;傳承人的歷史需要歷史見證物。二是當代部分,當代的代表性傳人的資料也是收集和保存的重點。由於歷史上音像錄制技術出現較晚,民間文化傳人更是遲遲未進入攝影和攝像的視野,相關影像資料極其缺乏。由此,“搶救性”拍攝,收集健在的老一代傳承人的資料便顯得更加重要瞭。

應該註意到,在資料收集上,現在通用的傳承人口述史方法,基本是歷史學口述史的調查方法——即錄音訪談後進行文字整理,但是這種老舊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非遺傳承人調查的需要。傳承人口述史調查應打破已經固化的錄音訪談和文字整理方式,引入視覺人類學方法。對於傳承人及其技藝的調查,相比文字,影像記錄更直接,更直觀,更有見證意義,更不可缺少。在調查內容上,要從過去偏重於傳承人的歷史、傢族、職業歷程及技藝,擴大到文化環境、生活習俗和個人生命史等方面,把人類學調查融入傳承人調查,從而給認知非遺提供更多視角與資源。隻有這樣的多維、深廣、精確的調查和記錄而得來的資料,才能使博物館在展陳上施展出更多手段,從而使展覽更加充分和富於魅力。

5.現在進行時是特點

一般認為博物館所展現的都是過去,非遺博物館則不然,它還要表現非遺的現在;非遺博物館不隻是告訴人們非遺的過去,還必須展示非遺的今天,這是非遺博物館又一個重要的特性。

所謂今天,除去活態傳承和傳承人,還有非遺的現實狀態、存在方式、時代性的轉變,以及它與當代社會和當代人生活的關系。此外,非遺傳承的新渠道、受眾的新群體、創新的新表現,還有非遺保護的新方式等,也是要展示的內容。也就是說,要用進行時的視角觀察非遺的現狀,以顯示傳統的魅力、活力和生命力。

為此,非遺博物館需要具備兩種機制:一是信息獲取機制,類似非遺信息中心,可密切關註非遺的現在時,具有全面獲取非遺活態信息的渠道與能力。二是研究機制,能夠通過分析和研究,對非遺階段性的發展與變化做出文化判斷和價值判斷;還要通過展陳,展示非遺的保護現狀與發展狀態。這樣,非遺博物館才能把非遺全面、完整、充分、真切地展示出來。

非遺博物館是新時代博物館事業出現的新事物,在類型上是一種全新的博物館。它意義深遠,功能重要,性質別樣,有獨立科學的構成,需要在展藏上創造性的應對。非遺博物館的特性由非遺的性質決定。離開瞭非遺本身的特性,很難建成一個名副其實的非遺博物館。為此,亟須我們加強非遺博物館的理論建設,以明晰的科學理論,幫助非遺博物館的從業者在認知高度和深度上完善自己,同時提出非遺博物館的專業要求與專業標準,促使中華大地上方興未艾的非遺博物館以科學的知識、完整的收藏、充分的展示、精確和生動的闡釋、富有魅力的弘揚,為非遺事業的繁榮和國傢文化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