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教輔市場”可謂是供銷兩旺

時間:2023-10-12 09:56:13瀏覽次數:1616

明代建陽書坊刊刻的教材之所以受歡迎,除瞭市場需求量大外,具有創新意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比如當時的刻書傢餘應虯編輯的《四書翼經圖解》,將傳統的《四書》加以釋文和圖解,使其更為通俗易懂,面世之後頗為暢銷。此外,教材在版式上也不斷推陳出新。比如在書籍中插刻插圖,使得書籍的可讀性和趣味性都得到瞭極大提升。當然瞭,還有一部分奸商,偽托狀元和進士之名編纂圖書,這種做法有悖道德,但借著狀元和進士的流量,卻吸引瞭一大批買傢。

對於時文選本,出版商也不再滿足於簡單的編選。為瞭增強產品競爭力、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出版商紛紛邀請一些著名文人和進士參與教輔的編撰,並對編選的文章進行點評分析,幫助購買書籍的學子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和提升八股文寫作技巧。比如明朝的《閱藝隨錄》《程文選》等都是此類教輔。

而時文選本中,又可以細分為不同類型。比如“程墨”,是指鄉試、會試考官所寫的范文或中舉考生的文章,這類選本權威性大,最受考生追捧;其次是“房稿”,這類選用的都是新科進士平日所作的八股文,因此也相當暢銷;還有“行卷”,這是鄉試中中舉的舉人作品選,銷量相對來說要差一些。此外,還有“社稿”“朱卷”“窗稿”“名稿”等,但權威性都不如前三種選本。

明代的科舉考試分為三場:第一場即用八股文作答;第二場主要測試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內科一道;第三場測試經、史、時、務、策五道。因此,市面上也有不少針對這兩場考試的教輔,比如《新刻註釋二三場合刪》《皇明鄉會試二三場程文選》等等。由於第一場的八股文是占比量最重的,所以在許多教輔中,賣得最火的還是類似於《京華日抄》之類的八股文選本。

由於教輔是市面上最熱門的書籍,連當時的考官們也不想錯過商機。比如明朝的馮夢禎是一名考官,後來,他將自己負責判閱的一房進士的答卷文章進行點評,並匯編成《一房得士錄》,隨後將其出版。考官親自點評的文章,自然大受學子追捧,馮夢禎因此受益不少。清代的唐彪長期從事教學工作,並編撰瞭大量的教輔,其中的《讀書作文譜》便從文章體裁、構思、立意、佈局、修辭表達等各方面講述瞭八股文的寫作方法。

明代繪畫中的殿試

除瞭出版商和名士,在明清時期,還有一種人,專門以編寫應試教輔為生,這種人被稱為“選傢”。類似於現在“高考滿分作文選”一類的教輔編輯。選傢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科舉考場上具有學習和參考價值的八股文編輯成冊,再加以註解、詮釋,最後集成出版,讓當時的讀書人學習、參考。

由於教輔出版商太多,行業也就“卷”瞭起來。

明末清初人吳偉業在《復社紀事》中記載瞭一段往事:“嘗燕集弇洲山園,臥子年十九,詩歌、古文傾一世。艾旁睨之,謂此年少,何所知!酒酣論文,仗氣罵坐。臥子不能忍,直前毆之,乃嘿而逃去。”這記載的是一場以打鬥收場的聚會。故事發生在明朝的崇禎元年(1628),地點在江蘇太倉的弇山園。臥子指的是明末著名詞人、復社成員陳子龍,“艾”指的是晚明著名的時文選傢、豫章社的代表人物艾南英。

艾南英是晚明有名的時文選傢。他在天啟年間中舉人,後來在科舉考試中寫的策文譏諷瞭當時的權宦魏忠賢,被停考三科。由此,他十分厭惡科舉考場上的那些形式僵化、陳腐劣質的八股文。他主張“以古文為時文”,並尋求從唐宋古文中尋找改良時文的方法。由於名氣大,他編選的教輔一度在晚明教輔市場占據著統治地位。

要編選這麼多教輔,艾南英自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有著自己的專業團隊,他所代表的便是當時的豫章社。但教輔市場是一塊大蛋糕,大傢都想分一杯羹。後來,江南的周鐘、張溥、張采等人也創建瞭團隊——應社,並開始編選教輔。應社的教輔和豫章社的不一樣,他們的教輔充分迎合瞭當時的應試需求,貼近考官評卷標準,因而取得瞭巨大成功,很快成為瞭艾南英老師的最大競爭對手。應社也由最初僅有十一人的小社團發展成為一個大型組織。崇禎初年,張溥等人又以應社為基礎,合並其他文社,成立瞭復社。

晚明的時文選刊往往與文社利益聯系在一起,學子們也往往結成文社或者參加文社,並以文社的名義來標榜自己。此外,受晚明政壇激烈黨爭的影響,當時的文社也將選文當作拉攏社員、擴大社團影響力的重要手段。比如復社,便通過掌握八股選文標準,從而控制天下文風,進而影響政壇。很快,復社教輔在市場上的風頭便壓過瞭艾南英編選的教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