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成龍:是災咎還是炫燿?論中國古代的虹霓之戀

時間:2023-12-07 14:39:56瀏覽次數:1067

『編者按:不同文明視角往往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認知和理解,這是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中頗為有趣的話題。比如,今天人們看來帶有“雨過天晴”美好寓意的“虹”,古代中國和古代希臘對它的看法就存在巨大差異。對此,中國著名青銅器專傢,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於成龍博士特為“東西問”客戶端撰文,通過中國歷史的縱向敘事和東西方文明的橫向比較視角,詳述瞭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以及東西方文明對“虹霓”的認知差異。全文如下:』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隻恐花深裡,紅露濕人衣。”

這是北宋著名文人黃庭堅(1045-1105)所作《水調歌頭》一詞上闕中的章句,用以抒發其鄙視世俗,尋夢一處可自由施展“樂土”的清高,即“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所描繪的圖景。

900多年以來,人們爭相吟詠這一名句,不吝稱頌之美。黃氏將自己的剛直性情比作“虹霓”,氣勢高昂,浪漫唯美。同時,該詞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宋人對“虹霓”這種氣象的贊賞,仰之彌高。

虹,作為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大多出現於雨後與太陽相對的方向,是由日光照射雨滴發生折射及反射而形成的彩色圓弧,由外至內依次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絢爛奪目。如若日光照射雨滴發生兩次折射及反射,通常比鄰於“虹”,會再出現一七彩圓弧,但其顏色排列次序與“虹”相反,外紫內紅,且色彩略淡於“虹”,此即為“霓”。

雨後初霽,天空出現的七色彩虹常令我們陶醉不已;仰目之間,心遊萬仞,不知帶給我們多少無邊遐想。粵若稽古,漫溯古代中國的悠悠歷史進程,人對“虹”的看法卻並非始終如宋人般欣賞,期間經歷瞭由恐懼至贊美的轉變,而促成這種轉變的關鍵則是人們對於虹霓成因認識的逐步深入。

災咎之兆——殷墟甲骨文實錄的“虹”

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殷墟甲骨文始為世人發現。120餘年以來,殷墟陸續出土商代刻辭甲骨達16萬片之多,所載內容涉及祭祀、軍事、刑罰、田獵、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商業、醫學及歷法等諸多領域,豐富異常,可謂“皇皇巨著”、商代百科全書,也皆為今天全面復原商王朝面貌的可信史料。在16萬片商代刻辭甲骨之中,有一片格外彌足珍貴,其所載刻辭實錄商人對“虹”的認知,也是迄今所知關於“虹”的最早文獻記載,堪為我們稽考中國古人對“虹”認知變化歷程之基點。

商“王賓中丁”刻辭卜骨是一殘斷的牛右側肩胛骨骨扇部分,殘長32.20厘米,寬19.80厘米,拓片著錄於《甲骨文合集》10405正、反;該卜骨20世紀初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是羅振玉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所收3萬片殷墟甲骨中之精品,著錄於民國三年(1914年)十一月所刊《殷虛書契菁華》。1959年,商“王賓中丁”刻辭卜骨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調撥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傢博物館),是“古代中國陳列·夏商西周時期”展線上的重要展品(圖一)[1]。

▲圖一:商“王賓中丁”刻辭卜骨,商王武丁時期,殘長32.20厘米寬19.80厘米,20世紀初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現藏於中國國傢博物館

圖一所示商“王賓中丁”刻辭卜骨正、反面現存5條契刻占卜記錄,刻辭完整,篇幅較長,存180餘字,字口塗朱,所記內容是商王武丁時期一名“㱿”貞人分別於“癸酉”“癸未”“癸巳”“癸亥”與“癸卯”5日進行的占卜,期望神明曉諭未來十日之內是否將有災禍發生[2]。該卜骨反面刻辭如下:

王占曰:有咎。八日庚戌,有各雲自東面母;昃,[亦]有出虹自北,飲於河。

刻辭“王占曰:有咎”記述“癸卯”日舉行的占卜活動中,商王武丁依據卜兆判斷,將有災禍發生;“八日庚戌,有各雲自東面母;昃,[亦]有出虹自北,飲於河”,述及“癸卯”後第八日“庚戌”,正午過後太陽西斜之時,虹自北方出現,下飲黃河之水。

虹,商甲骨文構形作:

▲資料來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不難看出,其狀如兩首之蟲,巨口開張,長軀龐然[3]。查《山海經·海外東經》,其文雲“虹在其北,各有兩首”,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亦曰:“虹,螮蝀也,狀似蟲。”凡此後世典籍中所刻畫虹之形象,皆與商甲骨文虹之構型相符。商甲骨文“虹”,亦即“虹”字之初文。成書於戰國兩漢之際的辭書《爾雅》,中有《釋天》一篇,又稱虹為“螮蝀”“蝃蝀”,文曰:“蝃蝀”,其見每於日在西而見於東,啜飲東方之水氣也。”北宋李昉(925-996)等學者奉敕編纂《太平禦覽》十四天部引《黃帝占軍訣》語:“攻城,有虹從南方入飲城中者,從虹攻之,勝。”後世古人信以為“虹”自上降下飲水,與上揭商“王賓中丁”卜骨反面刻辭“有出虹自北,飲於河”所描繪圖景相合,其中源流分明。